ROG 作为笔记本中的顶级品牌,旗下的产品覆盖非常全面。其中幻 16 搭载的是标压 H 处理器+RTX 独显的高规格硬件组合,并且还配有素质出色的屏幕,是一款关注度颇高的轻薄全能本。随着第 13 代酷睿和 RTX 40 系列独显的到来,新一代的幻 16经典版也正式登场了。幻 16 经典版采用了全新的模具,再加上能效比出色的新平台硬件,这台轻薄全能本有哪些革新与进化?实际表现怎么样?这是不少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而在今天的测评中,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配置与规格:
■屏幕:16 英寸 2560×1600 240Hz 100% DCI-P3 的 ROG 星云屏
■处理器:酷睿 i9 13900H(14 核 20 线程,最高睿频 5.4GHz)
■显卡:RTX 4070 Laptop GPU(最高功耗 140W)
■内存:1×16GB DDR5 4800MHz(预留内存插槽)
■硬盘:1TB PCIe4.0 SSD(内有第二根 M.2 插槽)
■无线网卡:intel AX211 WiFi6E
■左接口:电源口、雷电 4、HDMI2.1、USB 3.2 Gen2 Type-A、3.5mm 音频口
■右接口:USB 3.2 Gen2 Type-A、USB 3.2 Gen2 Type-C、MicroSD 读卡器
■重量:实测 2.12kg(含 90Wh 电池)+0.814kg(280W 电源适配器)
参考价格:14499 元
依然是低调精致+轻薄便携的机身
通体黑色机身和非常具有辨识度的 A 面设计是幻 16 经典版最显眼也最独特的外观元素,最新一代的幻 16 经典版保持了这些设计。同时也有一些细节上的改进,例如 A 面的开孔数量更多,达到了 18710 个,经典版的外观工艺进一步提升了。
▲机身低调而内敛,开孔设计又给机身增加了几分精致感,妥妥的西装暴徒,图书馆、会议室这种场合也能拿得出去。但需注意一点:机身的抗指纹能力比较一般。
重量和厚度也是该机外观显著的卖点:实测整机重量仅为 2.1kg,机身厚度也仅有 19.9mm,考虑到机身尺寸和硬件规格(尤其是结合实际性能释放来看),有这样的水平算是相当出色的。
▲屏幕面是四面窄边框设计,同时边框上方还保留了摄像头,超窄下边框配合下沉式转轴,看上去屏幕下边框“不存在了”,只有上/左/右三面窄边框,视觉效果很高档,屏幕沉浸感也很足。与此同时,下沉式转轴又垫高了机身后侧,使得散热组件的进气空间更大,气流更通畅——这是该机设计上细节精致考究的体现之一。
该机的键盘区域并非传统布局,而是采用了 ROG 的一套独特设计,顶部有独立的四个功能键,而主键盘区的功能按键位也进行了一些微调。不过该机右侧没有数字小键盘,而是扬声器,一共是 2 高音+ 4 低音的六个 AMP 智能扬声器,支持 Dolby Atoms 音效,影音体验不错。
人机基础交互优秀,屏幕表现出色
既然有针对设计创意应用人群的定位,那么屏幕素质一定得过硬,高色域和高色准是基本要求。幻 16 经典版搭载了一块 2560×1600 分辨率(16:10)号称 100%DCI-P3 色域 240Hz 刷新率的 ROG 星云屏,并号称通过了潘通色彩认证,支持双显三模热切换。
▲实测数据:100%sRGB、99%的 P3 色域,以及 89%的 AdobeRGB,一般游戏本能达到 100%sRGB,但 P3 色域只有 78%左右,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全能本和游戏本之间的一大应用配置区别。
▲支持色域切换,包括“原生色域”“sRGB”“DCI-P3”“Display P3”,这个功能对于创作人员而言很实用也很重要。
▲48 色色准测试结果:sRGB 色域下,平均△E 为 1.52。
▲屏幕亮度测试,最高亮度约 500 尼特,笔记本中的高亮屏。
作为基础人机互动的另一重要环节,幻 16 经典版的键盘采用了 1.7mm 长键程静音设计,支持 RGB 背光,敲击起来柔和且安静,这一点在对比很多普通游戏本时尤为明显,文字输入时给人很舒服的感觉。C 面是亲肤材质,触感柔和,且能有效地降低热感,不过还是比较容易沾染指纹。
由于是下沉式转轴,机身后部不可能布置接口,所以幻 16 的接口分布于左右两侧。粗线缆接口都在左侧相对靠后位置,而常用的 USB 和 Type-C 口则靠前(靠近用户),这样可有效降低粗线缆的干扰。
▲左侧依次是电源接口,雷电 4、HDMI2.1、USB 3.2 Gen2 Type-A、3.5mm 音频口;右侧依次是 USB 3.2 Gen2 Type-A、USB 3.2 Gen2 Type-C 全功能口、Micro SD 读卡器。两个 C 口均支持视频输出和 PD 充电,规格都很高,但美中不足的是读卡器是 Micro SD 卡槽。
幻 16 经典版采用了一块 90Wh 的大容量电池。我们简单测试了续航,设置为集显输出模式,50%屏幕亮度+40%音量,满足室内观影需求,用系统自带《电影和电视》全屏播放 720P MKV 格式电影《LUCY》,播放完毕(90 分钟)后消耗电量 16%,——作为搭载了 H 标压处理器的 16 英寸 2.5K 屏的高性能机型,这一续航表现还不错。
i9 13900H 稳定功率释放 100W 左右
在英特尔官方规格中,14 核 20 线程的 i9 13900H 的理论最大功率是 115W,而 ROG 幻 16 在设置“增强”性能模式下,室温较低时可让这颗处理器稳定地跑在 100W 左右,作为一款轻薄性能本,这个表现相当强劲!
▲室温 18℃,单考处理器 30 分钟,封装功耗持续可以跑到 100W 左右(最低约 95W)。处理器内部温度最高 95℃,这也是目前第 13 代酷睿 H 处理器性能本单考 FPU 时的普遍温度。
有趣的是,去年我们测评了上一代 ROG 幻 16,搭载的是 i9 12900H 处理器,单考时功率能跑 110W 左右,那么在考机相对功率低了 10W 的情况下,性能 PK 情况如何呢?
▲CPU-Z 主要考察短时爆发性能,i9 13900H 多核 9322,单核 869,i9 12900H 多核 8605,单核 811,尽管 i9 13900H 考机功率稍低,但跑分明显战胜了更高的功率,幅度约为 8%。
▲Cinebench 渲染测试是基于 3D 建模和渲染软件 Cinema 4D 的,所以其成绩非常具有专业应用代表性。在 R20 和 R23 中,i9 12900H 多核跑分分别是 7336/19020,i9 13900H 的多核跑分分别是 7970 和 21040,显然,i9 13900H 又以相对低功率完成了反超,幅度分别是 8%和 10%。另外注意,在 R23 中 i9 13900H 单核分数达到了 2057,突破了 2000,相应的 i9 12900H 的单核分数是 1916。
▲V-RAY5.0 基准测试,i9 13900H 分数为 13923,在这项测试中,100W 的 i9 12900H 分数是 12294,可以看出,如果 pk 功率相近的 i9 12900H,i9 13900H 的基准跑分快了 13%左右。
接下来看看实际应用测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 Blender 进行游戏场景、视频动画的制作和渲染,所以它的渲染测试很有价值。牛叔采用的是最新的 3.4.1 软件版本,渲染项目为时间偏长一些的 Classroom 场景,i9 13900H 仅用 4 分 50 秒就跑完全程,i9 12900H(100W 跑完)的测试时长是 5 分 42 秒,显然,即便其中有软件版本的因素,也足以看出在同等功率下,i9 13900H 的效率要快得多。
针对幻 16 经典的处理器表现这里做个小结:首先,ROG 幻 16 的持续功耗输出能跑 100W 左右,对于轻薄全能本而言表现出色,应对重度专业应用和大型游戏都没有问题;其次,同样是 14 核 20 线程的规格,100W 的 i9 13900H 轻松胜过了 110W 的 i9 12900H,也就是说,第 13 代酷睿处理器的能效比更优秀,这对于轻薄类 H 处理器机型而言又是一个好消息。
RTX 4070 Laptop GPU:2K 甜品独显
GeForce RTX 40 系列 Laptop GPU 采用了 NVIDIA 最新的 Ada Lovelace 架构,升级到了第三代 RT Cores 和第四代 Tensor Cores。这一代还采用了 TSMC 4N NVIDIA 定制工艺,能效比大幅度提升。另外还带来了包含 DLSS 3 功能在内的第五代 Max-Q 技术。
RTX 4070 Laptop GPU(下面简称 RTX 4070)采用的是 AD106 核心,具备 4608 个流处理器,8GB GDDR6 显存,基础频率 1655MHz,加速频率 2030MHz。官方功耗是 35~115W,再加上 25W 的动态功耗,就是 140W 的最高功耗,幻 16 经典版就是搭载的 140W 款 RTX 4070。
小知识:实际上,根据牛叔测试来看,由于采用了新的 TSMC 4N NVIDIA 定制工艺,使得 RTX40 系列 GPU 有着更好的能耗比。这让 RTX 40 系列独显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自 RTX 4070 及以下,游戏功耗基本上都不需要达到标称的 TGP 功耗。这是因为 TGP 功耗是 GPU 运行在 Boost 状态下的上限限制,简单来说就是功耗墙上限,并不是指 GPU 满载时中必须达到的功耗,当 GPU 跑到 TGP 功耗上限前,频率或电压可能就已经达到了上限,所以它无需更高的功耗就能满足性能释放需求。
基准性能测试
对比测试中,我们加入了 140W RTX 3070 和 140W 的 RTX 4070(来自于较厚重的游戏本,重量 2.4kg)测试成绩:前者是对比代际性能提升,后者则让幻 16 经典版与 2.4kg 重的游戏本进行实战 pk。
相比 140W RTX 3070,幻 16 经典版在 Time Spy 中提升了 18%,在 Fire Strike Extreme 中提升了 11%,DX 12 场景提升幅度更大一些。而有趣的是,相比更重更厚的游戏本,同为 140W 的 RTX 4070,幻 16 经典版全部跑分都领先——比游戏本甚至更强一些。显然,新的 TSMC 4N NVIDIA 定制工艺和 Ada Lovelace 架构带来的优势,让轻薄全能本也能完全发挥独显性能!
2K 光栅游戏性能对比测试
游戏实测,我们同样引入了满功耗 RTX 3070 和游戏本的 RTX 4070 作为对比。考虑到幻 16 经典版搭载的是 2560×1600 分辨率 240Hz 屏,并且 RTX 4070 性能较强,所以我们游戏测试设置为 2560×1600 分辨率预设最高画质。
▲《古墓丽影:暗影》,幻 16 经典版在 2K 下最高画质平均帧速为 105fps,RTX 3070 为 83fps,提升幅度 26%。
▲《战神 4》,幻 16 经典版在 2K 下最高画质平均帧速为 70fps,流畅;RTX 3070 为 60fps,提升幅度 16%。
从测试结果来看,光栅游戏性能测试中,RTX 4070 相比 RTX 3070 的帧率有一定提升,幅度不大但对体验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例如 RTX 3070 运行一些游戏在 60 帧左右的流畅线上徘徊,而幻 16 经典版可以跑到 60fps 以上甚至 70fps 左右,画面流畅性更稳定。幻 16 经典版应对 2K 最高画质,基本稳当!
另外大家也发现了,幻 16 经典版在游戏实测中游戏帧速不敌 RTX 4070 游戏本。实际上这是有原因的:幻 16 经典版的屏幕分辨率为 2560×1600,游戏本屏幕分辨率为 2560×1440,稍低一些;此外,幻 16 经典版是单根 16GB 内存,游戏本是 2×8GB 内存——对游戏发挥也有小幅度影响。不过这点其实是好事,意味着幻 16 升级内存成本更低更方便。
RTX 和 DLSS 3 性能测试
接下来看看光追性能和 DLSS 3 测试的情况,DLSS 3 可以说是 RTX 40 系独显的核心功能,开启之后能让游戏帧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实战效果如何?下面的游戏实测中,我们采用两组对比测试,分别是 2K 最高画质+RTX 最高关闭 DLSS 3 和 2K 最高画质+RTX 最高开启 DLSS 3 质量。
开启支持“帧生成”技术的 DLSS 3 之后,游戏帧率的提升非常夸张,已经足以对硬件要求极为苛刻的 3A 游戏在 2K 最高画质开启光追效果流畅运行,例如《赛博朋克 2077》的帧速从 20fps 飙升到了 61fps,从非常卡顿提升到了流畅可玩的级别!
▲《赛博朋克 2077》,左为 DLSS 3 关闭 20fps,右图为开启达到了 61fps
▲《光明记忆:无限》,左为 DLSS 3 关闭 51fps,右图为开启后 96fps
生产力测试
幻 16 经典版作为一款全能本,我们也针对该机加入了部分生产力测试,在 Blender 基准(GPU 渲染)测试中,RTX 4070 展现出了强劲实力,以 classroom 为例,跑分为 1039,这其实已经超过了上一代 RTX 3080Ti(也有基准测试软件版本的因素),后者的跑分是 811,可高效率应对 GPU 渲染。另外在 Pr 基准测试中,幻 16 经典版拿下了 1088 的高分,应对视频剪辑也是没什么问题的。而对于常规日常办公应用测试项目 PC Mark10,幻 16 经典版的 成绩更是高达 8502。
考机测试
室温 18℃左右,对幻 16 经典版进行双考测试,半小时之后的情况如下所示:i9 13900H 处理器的封装功耗约为 27.5W,温度约 73℃,很低;RTX 4070 的功耗在大概是 127.5W,温度约 72.7℃,也不高,整机满载的性能释放达到了 155W 左右,很给力!毕竟该机是一款轻薄全能本。
实测双考满载时用户位噪声大概是 56 分贝,噪声不算起飞级别但也是比较明显。C 面温度方面,热度堆积在键盘中部区域,此区域有微热感,约 46℃,操控区域和腕托凉快。
由于采用了全新的模具,所以散热规格也焕然一新,冰川散热 3.0 设计,豪华三风扇+七热管散热模组,液金导热,整机满载也能压住高功率输出。内存是双插槽,方便用户升级,预留了第二个 M.2 SSD 位,扩展升级能力拉满了。
说到内部设计,还有一个小细节能看出幻 16 经典版的设计考究之处:主板上有一个感光传感器,打开后盖后,笔记本就会自动断电,这时你就能安全无忧地进行升级硬件。连上电源后,断电保护自动结束。该功能可以防止用户拆机时忘记断电,从而造成小概率主板损坏。
结语
在不少小伙伴的印象中,轻薄机身往往也意味着性能上存在折扣。不过,现在这一情况在幻 16 经典版上得到了颠覆:轻薄机身和强劲性能,幻 16 经典版全都有!该机的 i9 13900H 跑到了超高功率水平,而 RTX 4070 则是满功率输出,满载下有着不输于甚至超过游戏本的性能表现,非常凶猛!坦率地说,这很让人兴奋——实现强力高性能笔记本,厚重的机身不再是必须条件。同时这也预示着,今年的轻薄全能本整体都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而探究原因,其一是新一代核心硬件能效比明显提升了,尤其是 RTX 40 系列显卡,不需要达到最高 TGP 就能满足性能释放需求;其二是幻 16 经典版采用了全新模具,本身散热能力强大,三风扇七热管,游戏实战双核心硬件温度最高也就 70℃左右。
与此同时,该机的接口规格、功能性、易用性和设计做工都很出色。虽然有个别小遗憾,但总体瑕不掩瑜。最后,购买建议方面,如果你的预算很充足,ROG 幻 16 经典版是第 13 代酷睿 H 平台轻薄高性能本的不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