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的定义
(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在安全工作中,特别是在安全检查、安全监督(监督)、风险评估、隐患调查管理等工作中,许多人经常争论什么是隐患,什么是风险。本文的主要内容来自网络正确理解风险控制和隐患整改的双重预防机制。作者是中国石油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部HSE胡月亭系统。
第一,两个基本理论
(1)能量意外释放论
该理论认为,能量或有害物质是事故的根源,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和意外释放是事故的根本原因。各种能量或有害物质是造成事故的根本致害因素,如机械能、烧伤、中暑、电击等。
能量意外释放论解释了事故的根本原因。至于为什么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奶酪模型理论给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奶酪模型理论
奶酪模型理论认为,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障(措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像“瑞士奶酪”那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漏洞。
正是由于缺陷或漏洞的存在,这些屏障(措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如果屏蔽某一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所有屏障在某一时刻同时失去作用,就会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从而导致事故。
因此,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不仅要识别能量或有害物质等基本致害物,设置相应的防治屏障,还要识别防治屏障上的缺陷或漏洞并进行修复,使其发挥应有的防治作用。
二、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一)危险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将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本原因、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为两类:
一种是由能量或有害物质组成的第一种危险源,如驾驶车辆的动能、高处重物的势能和电能等。第一类危险源,它是事故的根源和来源。
另一种是人类不安全行为或事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监管缺陷第二类危险源,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状态和行为。它是影响防治屏障作用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导致能量约束或有害物质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导致事故。
例如,气罐中的气体是第一类危险源,其失控可能导致火灾、爆炸或气体中毒;气罐及其附件的缺陷和用户的非法操作是第二类危险源,因为这些问题导致气罐中的气体泄漏和事故。
(二)隐患
与安全生产有关系的隐患称为“事故隐患”,一般也称为“隐患”。
《现代劳动关系词典》将事故隐患定义为: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害的潜在危险因素,如设备、设施、工厂、环境等。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1994)把 事故隐患定义为: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
劳动部于1995年发布了《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条例》 事故隐患为:劳动场所、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
2008年,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状态、人类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
综上所述,隐患一词的初衷是隐患,安全生产领域的隐患不是隐患,而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缺陷。
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缺陷称为隐患 患是指灾难和不良情况,无论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事故的不安全状态,都是导致事故的小概率事件。因此,它们都是隐藏的,不容易被人们发现,所以广泛而深刻的汉语创造了隐患一词,而国外没有隐患一词。
(三)危险源是否是隐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隐患是现实危险源。
根据危险源的存在状态,危险源可分为现实危险源 以及潜在危险源 两种类型。
例如,在一项活动开始前,识别危险源时识别的危险源属于这种潜在 危险源。
如果用螺栓固定的零件,螺帽可能会松动脱落,这是识别出来的潜在类型 危险源。
通过对识别 “潜在型” 对于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松动、脱落、加强螺栓检查和维护等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
相反,在已开始的活动中,发现螺栓松动或脱落,属于客观存在的现实 危险源,即所谓的隐患,是潜在 未能有效控制危险源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物体的不安全状态,当然是现实 危险源也可以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管理上的缺陷。
因为现实危险源是潜在 与潜在型相比,危险源失控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系统中的危险源处于潜在状态,说明事故预防有效,系统应该更安全;相反,如果大多数潜在 未经有效控制,危险源转化为现实危险源-隐患,这表明该系统的风险大幅增加,或已濒临发生事故的危险阶段。
第二,隐患是第二类危险源。
首先,根据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不仅包括能量或有害物质等第一类危险源,还包括人类不安全行为或事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监管缺陷等第二类危险源。其中,第二类危险源,如人类不安全行为或事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监管缺陷,与隐患的定义患是危险源中的第二类危险源,即危险源包括隐患,隐患是一种危险源,表现为防止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屏障上的缺陷或漏洞,是诱发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的外部因素,是事故的外部因素。
其次,在隐患定义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险源也是第二类危险源,因为第一类是各种能量或有害物质,不违反有关规定,只有管理不当,如人类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将违反有关规定,管理不当及其问题是第二类危险源。此外,由于所有隐患都违反了相关规定或要求,只要隐患已达到控制标准,无需风险评估,可以直接控制隐患控制,所有隐患都需要控制、整改,因此隐患是直接控制的危险源。
(四)风 险
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安全风险被定义为“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四)风 险
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安全风险被定义为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安全风险强调损失的不确定性,包括是否发生、时间和结果。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都是人们在事件发生前做出的主观预测或判断。因为一旦事件发生,成为现实,就成为确定性,自然就不再是风险。
因为安全风险是指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后果的结合,即风险是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乘积。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或有害物质的质量值)决定后果的严重性,第二类危险源决定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决定风险的大小。如果一个危险源具有高能量或有害物质(严重后果)和宽松的控制(高失控的可能性),那么危险源的风险将非常高,反之亦然。
例如,如果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使用煤气罐(失控泄漏的后果有限),同时,如果从罐及其附件的检查和维护到用户的培训非常标准化和到位(失控泄漏的可能性很小),风险程度很低。相反,如果在繁华的闹市区使用煤气罐(失控泄漏后果严重),同时,如果检查维护和用户培训都是徒劳的(失控泄漏的可能性很大),风险会很高。
(五)危险源(隐患)与风险的关系
如前所述,风险与危险源(隐患)最大的区别在于,危险源(隐患)不是人类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风险是对危险源(隐患)事故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主观评价,因此,对危险源(隐患)而言,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它,因为只有找到它,才能有针对性地防治它,所以要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危险源(隐患)的识别;相反,风险是对事故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的主观评价,需要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其风险程度,以决定是否防治和如何防治,因此,风险评价不需要全体员工参与,但需要有一定经验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危险源(隐患)和风险,一是客观存在,二是主观判断,差异一目了然。危险源(隐患)和风险,一是客观存在,二是主观判断,差异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