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军事冲突发生后,苏军损失惨重,不仅未能成功登岛,还被我军杀害。然而,受挫的苏军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的战争尝试,而是制定了更大规模的作战计划,试图用武力摧毁中国政权。
中苏关系走向拐点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突然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取得了重大建设成果,国家实力大大提高。苏联共产党开始追求大国沙文主义,粗暴干涉盟国内政。
中国领导人非常厌恶苏联逆行的修正主义行为,并预测中国的独立外交政策将受到苏联的敌视。果然,苏联很快就向中国提出了两个想法,一个是在中国领土上建立远程预警雷达,另一个是与中国海军建立联合舰队。
苏联看似慷慨的提议实际上充满了灾难。苏联在中国领土上建造雷达,必然会派遣苏联人员。一旦中国同意,这就等于为苏联在中国领土上的军事存在开辟了一个缺口,造成了无尽的麻烦。建立联合舰队似乎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中国海军的实力,但实际上使中国军队难以成为一支大海军。从长远来看,收益大于损失。
拒绝苏联的两项建议引起了苏联领导人对中国的愤怒。他们不仅撤回了正在帮助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而且不断在中苏边境制造摩擦,打击中国政府,迫使中国成为苏东阵营下的仆人。
令苏联惊讶的是,面对苏联政府举起的大棒,中国没有选择退缩。相反,苏联军队在宝岛冲突中迎头痛击,歼灭了所有试图登上中国领土的苏联军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苏联对中国的战争计划
苏联军队在珍宝岛的挫折使苏联高层大为光火。对中国的战略逐渐从威胁和诱惑演变为试图颠覆中国政权,将中国转变为苏联的卫星国。为了在战争开始时解除中国军队的武装力量,苏联军队计划对中国发动核打击。
随后,在中国军队的重要节点被摧毁后,苏军侵华部队将军分四路南下,占领中国首都北京。
苏联将军对自己的战争计划非常有信心,认为苏联军队只能在一周内到达北京,结束战争。
我不得不承认,这一战争计划确实对中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苏联军队依靠装甲集群和战术核武器两个支点,我军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如果战争真的开始了,即使我们的军队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几十年的国家建设成果也将被烧毁。
苏联放弃的原因
幸运的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苏联侵华战争并没有真正发生。虽然两国直到苏联解体才和解,但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都做出了缓和关系的意图,苏联也放弃了这个看似可行的战争计划。
苏联个主要因素促进了苏联态度的转变。就内部因素而言,即苏联的军事力量而言,在宝岛冲突结束后,不愿失败的苏联指挥官加强了中苏边境的军事部署,特别是装甲部队,希望以自豪的装甲洪流阻止中国政府。
当时,共有54名教师部署在中苏边境,总兵力约70万人。要知道苏军当时实现了全军的机械化建设,这70万苏军的实际战斗力是惊人的,也是中苏战争正式开始后侵略中国的中坚力量。
为了对抗苏联的军事威胁,我军还在东北部署了总数高达100万的大规模军队。这使得苏联的战争计划出现了不可预测的因素。一旦战争形势发生变化,苏联必然会从其他方向调动军队。
然而,当时美苏冷战已经白热化。虽然中苏边境很热闹,但苏联的战略重点一直集中在欧洲。归根结底,只有70万部队能够在中国使用苏联。任何新的调动都会导致苏联在其他方面的军事空缺,这是苏联政府绝对不能接受的。
苏联领导人也很清楚,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可以坐在苏东阵营的第二位。与苏联红军相比,中国解放军最大的差距在于武器和装备,而不是军事来源的质量。美国人在朝鲜的失败仍然很生动,更不用说解放军了。
早在中苏关系恶化之初,中国领导人就对中苏未来的走向没有幻想。在全国范围内成立防空小组,动员群众积极备战,分散部署全军,防止被苏联战术核武器一锅端。
根据美国政府后来披露的报告,美国人认为,如果苏联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占领北京的战略目标,至少需要投资145名苏联编辑。目前,54名教师肯定是不够的。毕竟,中国是一个地区大国,不能从一般的角度来看待它。
硬实力不足
归根结底,即使苏联投资核弹,它也不确定它是否真的击败了中国军队。此外,一旦对中国的战争成为战争泥潭,美国永远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无论是亲自结束还是帮助中国,它都会慢慢累苏联。
这也是苏联最终放弃对中国战争的外部原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苏联终于与美国达成了战略平衡,不可能因为远东局势而破坏美国和苏联的整体竞争。中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坚持敌人是朋友的想法,两国关系开始缓和。
虽然中美在朝鲜战场上战斗,但总的来说,两国关系的障碍基本上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对中国来说,美国的战略重点是欧洲,而其战略重点是亚洲,没有冲突。
对美国来说,当时中国还没有崛起,这并不构成对美国霸权的实际威胁。相反,苏联的态度越来越激进,尤其是对核武器的热情,这将给美国带来不可接受的安全风险。与中国合作遏制苏联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