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惊醒,诉说一点哀伤过的往事,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是风干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当林志炫沧桑演绎的歌曲《你的样子》响起后,画面中原本年轻的小伙,一下子换装变得“成熟”起来,走到公园转一圈,瞬间就能和大爷们混到一块。
没错,这届年轻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整活。
这次他们玩起了“成熟穿搭”,口号是“男人过了20岁,就别再穿得像个小孩子了”。
刷了十几个“成熟穿搭”后,出镜率最高的,一定是被称作成熟三件套的POLO衫、西裤和皮鞋。
其中为成熟注入灵魂的核心要素,绝对是POLO衫。
正如那句老话:世上本没有成熟,穿POLO衫的男人多了,也就有了成熟。
本期内容,品牌哥就和大家聊聊PPOLO衫是怎么从贵族服饰沦为中老年专属的
一:POLO衫欧美起源
说来你们可能不信,中国年轻人眼中土里土气的POLO衫,在国外曾经是一种贵族服饰,而且POLO衫的起源还和咱们古代的“击鞠运动”有关。
“击鞠”是古代皇宫中流行的一种贵族运动,兴起于魏晋时期,风靡于唐朝,大致玩法就是几个人身骑战马,手挥球杖,击打一个拳头大小的球。唐太宗、唐中宗、唐玄宗等多位帝王,都曾是击鞠高手。
后来这项运动传到了印度,称作为马球,19世纪的时候,英国殖民者又将马球运动带到了欧洲。
欧洲贵族们玩马球有一套固定的服饰,上身穿着由精仿羊毛和棉布编织而成的长袖运动衫,下身搭配白色马裤和高筒马靴。
这种略微紧身的圆领长袖上衣,便是POLO衫的前身。
19世纪末,美国服装企业家约翰·E.布克前往英国游玩,接触到马球运动衫之后,他发现这种上衣的领子太宽松不够服帖,如果在领子上做个开口,加装两粒纽扣固定穿着会更舒服。
于是,1896年,约翰·E.布克在马球运动衫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款新的服饰,类似于现在的长袖衬衫,由于马球的英文是Polo,这款新式服装也一并取名为POLO衫。
POLO衫刚设计出来没有引起多大关注,马球运动员们也不太感兴趣。真正让POLO衫流行起来的,是法国著名网球运动员——勒内拉科斯特。
20世纪初,每天辛苦练球的勒内拉科斯特有个烦恼,传统的长袖网球运动服穿着不舒服,剧烈运动时让他感觉喘不过来气。
勒内拉科斯特决定自己改造一种适合打网球的服饰,想来想去找到了POLO衫,灵机一动,把POLO衫的袖子剪短,又把领子改成翻领。就是这么一改,打球瞬间轻松了。
凭借勒内拉科斯特在网球界的影响力,新式POLO衫迅速在网球运动员和球迷中流行开来。
退役后的勒内拉科斯特看到了商机,直接用自己名字创立了一个品牌——Lacoste,品牌logo则是勒内拉科斯特的绰号——鳄鱼。中文一般称之为法国鳄鱼,或者法鳄。
商业化运营后,勒内拉科斯特亲自带货,鳄鱼POLO衫在体育界爆火,频繁出现在马球、网球、高尔夫球等各种贵族运动中。
随后,美国社会各界名人们又疯狂带货,直接把POLO衫推到了顶流。
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就是POLO衫的死忠粉,经常穿着POLO衫打高尔夫。1952年,艾森豪威尔穿着鳄鱼Polo衫,与高尔夫“球王”阿诺德·帕尔默在一起的照片广为流传。这张照片发布后,美国的鳄鱼Polo衫销售一空,逐渐成为中产的标配。
之后各大美剧和英剧中更是经常出现POLO衫的身影,POLO衫的出镜率可谓 比主角还多。
直到现在,PPOLO衫依然在欧美流行,成为C罗、贝克汉姆、小李子、杰森斯坦森等名人的日常出街穿搭。
二:POLO衫中国发展
风靡欧美上层人士的POLO衫是怎么在中国沦为“土里土气”的中老年专属服饰的?
简单的说,是POLO衫在中国的流行之路上,遇到了特殊的国情,导致品牌形象出了很大的误差。
POLO衫在欧美流行的时候,中国还处于封建王朝时代,同时饱受侵略之苦,老百姓压根就没有心思去考虑服饰穿搭这些事。那时从西方引入国内的服饰,更多的是西装,也只有小部分人穿得起。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老百姓的穿搭多多少少还延续着清朝末年的风格,部分大城市例如上海、北京等,年轻人多穿着中山装。无论男女,蓝灰为主的色调和肥大单一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直到改革春风吹起的时候,国内和西方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西方的服饰文化开始大规模流入国内。
POLO衫具体是哪一年传入国内的,第一个穿POLO衫的国人是谁,这些都无从考证。起源大体是香港,90年代初,珠三角的一批乡镇企业家在和香港的商业交流中,发现了这种欧美流行服饰,随后带入大陆。
同一时间,POLO衫领域的创始品牌法国鳄鱼也进入了大陆,作为王牌产品,鳄鱼牌POLO衫开始了销售。
要知道法国鳄鱼属于高端品牌,价格可不便宜。这也注定了,首批在国内穿POLO衫的人,是属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而在那个年代的有钱人,显然不可能是年轻人。
不错的影响力,加上介于正式和休闲之间的款式,POLO衫很快俘获了21世纪初中年男人们的心。
商业大佬爱穿POLO衫,高尔夫球场谈生意时,立起领子的POLO衫是标配,戴着劳力士绿水鬼的手臂一挥,就是一单大生意。
煤老板也爱POLO衫,领口解开到底,露出脖梗上的大串金项链,跟身后的路虎一样霸气。
乡镇企业家更爱POLO衫,一般还要配上又大又垮的深色西装外套,戴个鸭舌帽,指着脚下土坡,与身后的会计说,咱厂的地皮批下来了。
高档,上流,成功人士的品味,这些都是polo衫身上吸引中年人的点,所以它很自然地在国内流行起来。
根据什么流行就会有盗版的原理,国内出现很多小厂家模仿生产,POLO衫也不再高贵,以亲切的价格拥抱住大量的中年男子。
最要命的是,早期一些关于POLO衫的胡乱穿搭和改造,更一步加深了土里土气印象。
例如广大叔叔们发明的一种新穿法,把POLO衫的的下摆全部塞进西裤里,再配上一条皮带,上半身圆鼓鼓的肚子把衣服撑得尽显油腻。
还有2007年的热播电视剧《奋斗》,虽然为POLO衫在国内增加知名度起到重大作用,但主演佟大为竟然把高端品牌拉夫劳伦的POLO衫穿出乡村爱情故事的感觉,剧中很多其他角色不修边幅的“立领穿法”也成为了早期中文互联网的笑料之一。
接着就是一些国内小品牌的瞎搞,设计出了各种前所未有的花纹和色彩,让POLO衫又沦为辣眼睛的代名词。
土味、油腻、辣眼睛,这些属性的加持让POLO衫基本和年轻人绝缘了。
第三部分:年轻人穿搭思潮
难道POLO衫本就是中老年人专属吗?其实并不是,相反在欧美地区,POLO衫深得年轻人的喜爱。
以美剧《后翼弃兵》为例,剧中这些年轻帅哥的POLO衫剧照,曾迷倒一大片影迷。
甚至POLO衫配上西装、羊毛衫等套装,还被改造为校服,在常春藤盟校之间流行,这也是后来被称为“学院风”的穿法。
还是受特殊国情影响,国内年轻人其实很难接触到这些欧美年轻人款式的POLO衫,即使看了美剧想穿也没办法。
首先是在教育环境方面,中国年轻人在上大学之前,几乎不允许有个性化的表现。在审美发育的阶段,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服装基本被运动款的宽松校服所垄断,绝不允许在校园里穿“奇装异服”。
这种社会与教育环境禁锢到了家长和学生本人,即使到了大学穿衣自由的时候,还会有这种观念:“你为什么不多买几身衣服?”“我是男生,穿那么好看干嘛?”
从小就缺乏穿搭方面的审美能力,让部分年轻人在穿衣上并不追求潮流,自然不会发现原来作为“爸爸装”的POLO衫还有另一种美。
即使有小部分年轻人发现了POLO衫的美,也会遇到一个新问题:怎么买到我喜欢的那一款POLO衫!
前面咱们说过,POLO衫发源于欧美,无论是元老级品牌法国鳄鱼,还是后来居上的拉夫劳伦,这些都是高端品牌,动辄1000左右的售价,好家伙,这让年轻人怎么买得起?
高端品牌买不起那就看看国内吧,可是很多国内平价品牌压根做不出好的设计和质感。
早期POLO衫在中年人之间流行的时候,出现了一堆的山寨品牌,仅一个鳄鱼牌,除了正版法国鳄鱼,还有卡帝乐鳄鱼、香港鳄鱼等好多个鳄鱼,有的鳄鱼头朝左,有的头朝右,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金色的。
这些山寨品牌,在三四线城市扩张的时候大范围打折,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了廉价的印象。而且山寨品牌普遍缺乏设计感,还喜欢对POLO衫画蛇添足,例如有些品牌把领子改成了窄领,完全失去了POLO衫的经典味道。
年轻人本就对POLO衫印象不好,这样一来,少数感兴趣的也被迫放弃了。
最重要的是,国内关于穿搭的潮流方向,受到地理位置和影视剧影响,长期偏向于港风、日系、韩系、森系等。欧美的高街和嘻哈风,也在国内有一定受众。
港风复古,韩流精致,日系颓废,欧美厚重,各种明星和网红潮牌,基本往这些风格上靠拢。至于POLO衫,和哪一个风格都很难搭配,影响力越来越弱。
好在目前已经有不少品牌发现了国内的问题。开始注重年轻化设计,放话要让年轻人穿回POLO衫。
国外大牌咱就不多说了,基本都有国潮联名,但受制于价格,量力而行吧。
国内的七匹狼男装则表示,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品牌在时尚系列 Polo 衫进行了更为细节的设计,销量表现较为突出。
李宁韦德之道、FILA和安踏等国产运动服饰品牌,也对POLO衫做了些本土化改变,以简约的色彩搭配为主,并主打运动中的功能性特点,这一点吸引了很多夏季运动时需要快速排汗、透气的消费者。
四:结尾
看到这里,有细心的观众应该发现了,POLO衫的消费群体说来说去都是男性,怎么没有女装?
事实如此,POLO衫款式大多偏男性化,质地过于厚重,女生的选择余地很少。
多年以前,美团创始人王兴曾戏言,在消费投资和市场价值领域中: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狗>男人,总结为一句话,即“男人的消费力不如狗”。
即使国内的POLO衫在往年轻化转型,刻板印象已根深蒂固,很难在销量上有太大起色。或许应该换一个思路,多开发一些女装产品。
就像泰国流行乐女歌手Lisa的这身黑色POLO衫,可是让众多粉丝直呼太美想要同款。
对此也有女性时尚博主提出观点:如果有品牌的 Polo 衫针对女性作出改变,她会尝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