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喆,中国著名影星。一生共出演17部电影和40余部话剧,屡次搭档周璇、舒绣文、秦怡等著名影星,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却在49岁选择上吊自杀。
银幕内,他演绎的角色经历了从富家子弟到战士的蜕变。银幕外,一代影星却终究难逃命运的捉弄,年近半百却惨死异乡。
这位被国家文化部列为126名“中华影星”和“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之一的男演员从声名显赫到隐入尘烟,他到底经历了何种人生?
出现在牛棚的一具男尸
1969年凌晨三点多,一个男子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了四川大邑县的一个劳动农场上。彼时的农场空无一人,动物们也早已沉沉沉睡去了,男人的突然出现最先引起了狗的警觉,它急切地起身朝着男人的方向吠了两声,看清来人后便欢快地摇起了尾巴。可男人并没有理会它,径直从它身边经过,拖着自己缓慢的步伐坚定地向牛棚走去,夏日的月光撒在他的身上,却显得格外冷清。
翌日清晨,农场饲养员推着车来到了牛棚前。他麻利地卸下车上所有的水桶后,从地上抱起一桶水像往常一样用身体撞开了牛棚大门。
前进中,他猛然停下了脚步,抱着的水桶“噗通”一声砸向了地面向其滚去,引起了牛群的骚动。愣了几秒后,饲养员才喊出了声,转身头也不回地向外跑去。
“不好了,死人了!有人上吊了!”,他一边跑一边喊,吵醒了农场里所有人。大家慌忙围了过来,问清楚原因后,几个胆大的男人率先向牛棚走去。
为首的男人一眼便认出了挂在牛棚横梁上的清瘦男人,“高!高营长!”,“水是不是高营长?”几个男人七嘴八舌中将男尸放了下来,围观的人们顿时哗然,眼前这个身体僵直、面颊凹陷、衣衫破旧但依然齐整的男人正是下放到此地的“劳动改造明星——高营长”。三年前,农场的人们也如今日一样诧异,那是农场里第一次出现电影明星。
劳动农场来了一个“大明星”
1966年,大邑县一个劳动农场中来了一个陌生男子。大家对于农场上隔三岔五便会出现新面孔这件事情早已习以为常,可这个人的到来还是引起了大家的围观。
这个男人身着旧衫,虽蓬头垢面却也难掩其出众的气质。人们悄悄议论着,总觉得这个人看着十分眼熟。“我想起来了,他是高营长!电影里的那个高营长!”,随着这声惊呼,人们纷纷反应过来,眼前的这个男人不就是《南征北战》里面那个文武双全,儒雅果断地高营长吗!
《南征北战》作为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一部战争片,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电影。
恢弘的气势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使其一经面世便备受好评,一度居于“老三战”(《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首位,成为了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经典影片。
而这个被呼作“高营长”的人物,便是在其中饰演人民解放军营长的男演员冯喆。
影片中,冯喆所饰演的“高营长”是一个人民解放军队伍中的基层指挥员,他有勇有谋,儒雅神勇,一改往昔战争电影中人民解放军战士“英勇却也莽撞,没有文化”的刻板形象,塑造了一个在前线冲锋陷阵的知识分子形象,为之后的相关影片中所出现的人民解放军基层干部形象刻画提供了生动的依据,而冯喆本人的生活经历则是他成功演绎这一人物的秘诀。
富家公子不当音乐家反当戏子
冯喆家境优越,祖上世代为官,家风严苛。爷爷弃官从商,积攒了丰厚的家产,其父冯建统也得以成为当时极为稀缺的留洋高材生。
冯喆的母亲也非俗人,作为茶商的女儿,家境殷实的她自小也接受了全套的西方教育,思想和眼界自然超越了同龄女子。
在如此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冯喆在严格的家庭、学校教育中,积攒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喜爱艺术的他自小也在音乐方面展现出了过人的天分,家里人顺势送他去学了大提琴。冯喆也不负众望,慢慢展现出了几分音乐家的样子。
但突如其来的战争让冯喆一家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打乱了冯喆未来的人生安排。
父亲在接到任务后匆匆离开了上海,冯喆和母亲、兄妹一起搬到了法租界的一条弄堂里。战乱让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大哥又在此时患上了肺炎,冯喆只能狠心从大学办理了休学,进了一家剧团当起了话剧演员。
多年来的艺术熏陶在此时起了巨大的作用,阅读了大量书籍的冯喆对戏剧作品如数家珍,而常年出入剧院、音乐厅的经验更是使其对这个舞台无比熟悉。
1942年开始,年仅22岁的冯喆开始在舞台上演起了话剧,被迫转了行的他竟然慢慢地开始享受在舞台上表演的感觉,成为一个演员而非音乐家成为了他坚定的追求。
转战银幕,成为当红影星
在舞台摸爬滚打四年后,冯喆从一个表演小白成为了小有名气的话剧演员,演技也愈发成熟。很快,看过他表演的一个观众向冯喆发出了邀请,想让他加入自己公司。
原来,这个观众是上海鼎鼎有名的国泰影片公司的老板,他看中了冯喆的外形和演技,想要为自己的公司挖人。
思考再三后,冯喆拜别了原剧院的老板和同事,加入了国泰影片公司,成为了一名电影演员。
1947年,他第一次在影片《裙带风》中出镜,开启了自己的银幕生涯。“新人”演员冯喆格外引人注意,从舞台到银幕,冯喆又一次成功转型,在这部影片中奉献出了不俗的演技,在影片上映之后广受观众好评。
公司也趁热打铁,在隔年推出了冯喆主演的第二部影片《忆江南》,搭档影星周璇。紧接着,随着《一帆风顺》《好夫妻》《恋爱之道》《风雨江南》等影片的上映,冯喆在短短两年间在上海打响了名号,成功跻身一线明星之列。
大明星迎娶小配角,开启婚姻生活
名声大噪的冯喆在演艺事业发展至巅峰之时,爱情也如约而至。这天,冯喆无意间进入到一家剧院,抬眼便看到了正在排练《棠棣之花》的小配角张光茹。
身边美女如云的大明星突然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人着了迷,他发了疯似的找寻关于这个女人的所有信息,想要了解她更多。
小冯喆整整十岁的张光茹也吓了一跳,她从来没有想过大明星冯喆会和自己有所交集。毕竟,自己的家庭和冯喆家也相差甚远。
自小,家境不好的张光茹便被父母送去戏班子学戏,希望长大后能凭一技之长混口饭吃。
没曾想,面容姣好的她早早被军官看上,要强行将其纳为妾侍。拿定主意的张光茹在婚礼前夕逃跑了,一直到风声平息,才敢再次登台唱戏。
好景不长,一个潇洒风流的公子哥又看上了张光茹,她很快便沦陷在了公子哥为其捏造的美好生活中。
很快,公子哥显露出了本性,将其抛弃。没了生活来源的张光茹在漂泊中遇到了一位贵人应云卫,这位导演用自己的关系将其介绍到了话剧社演戏。
经历了如此曲折生活的张光茹此时也不过十九岁而已,面对大明星冯喆的追求还是乱了阵脚。她不敢再随意将真心交付出去,更别说对方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大明星了。
可是,冯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明目张胆的偏爱还是打动了她,两个人不顾冯喆家人的反对,于1949年5月七日在香港的六国饭店举行了婚礼。
婚姻:始于信任,毁于猜疑
大明星的婚姻也如同普通人的婚姻一样,有甜蜜也有心酸。两个人家庭成长背景差异过大,使得遭遇了曲折人生的张光茹总怀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情。
而冯喆本人因为工作特性,需要与不同的美女演员搭戏,和领导外出应酬。流言蜚语本是明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却在此时成为了扎入了张光茹心里的利器。
她常常拿着报纸上那些捕风捉影、捏造出来的风流韵事质问工作回来的冯喆。情绪阴晴不定的张光茹无法控制内心的猜疑,在如此高压下生活的冯喆也慢慢招架不住了,他在酒后也几度向朋友偷偷抱怨“我老婆太敏感,弄得我喘不过气”。
1952年,冯喆奔赴外地进行慰问演出,两人短暂了分开了一段时间。回来以后,冯喆向妻子提出想要个孩子,希望用孩子缓和夫妻关系。很快,张光茹怀孕了。
但天不遂人愿,在外听闻了一些风言风语后的张光茹因情绪波动过大而流产了。第二年,再次流产的张光茹彻底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夫妻二人的感情裂痕越来越大。
1957年,张光茹未与丈夫商量,便返回了四川,再次回归老行当,演起了川剧。
冯喆也静下心来,认真演戏,在《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沙漠追匪记》等经典影片中中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看似平和的生活很快又被打破了,1966年,冯喆被卷入了大运动中。他早年去香港拍戏,薪酬高到用黄金计算等经历成了此时他被批判的理由。
“黑干将”、“特嫌分子”等帽子扣到了他的头上,令人追捧的大明星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如此磨难中,冯喆只能寄希望于心爱的妻子,但张光茹并没有对其伸出援手,而是在多年的怨恨中证实了那些莫须有的指正。
绝望充斥着冯喆的胸膛,他不敢相信自己心爱之人竟在此时落井下石,将自己逼入了绝境。
于是,被下放到农场接受劳动改造的冯喆眼中再无昔日的光芒,度过半生璀璨人生,却与挚爱不得善终,张光茹的这一举动彻底摧毁了冯喆心底残余的希望。
这天夜里,他坐在床边沉思良久。起身后,他拉了拉衣角,想要扯平衣服上起伏的褶皱,然后拿起床边那捆麻绳,坚定地向农场深处的牛棚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