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一千六百多年前,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东晋名士谢安和子侄们聚在一起烤火聊天,开茶话会。
门外大雪纷飞,谢安来了兴致,指着洋洋洒洒的大雪说: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儿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将飞雪比喻成柳絮,轻盈、飘逸,又不失浪漫,谢安也拍手叫好。
一千多年来,雪是浪漫、美丽的象征,无人不在冬日盼一场雪。
可是,在唐代,一位很丑的诗人,写下一首雪诗,一点也不唯美,20个字,却被赞了1100多年。
他叫罗隐,诗名《雪》。
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这是一首很“奇葩”的雪诗,人人都在赞美雪,可罗隐却讽刺起了雪。
有一句俗语:瑞雪兆丰年。
据说,农民伯伯见到冬天下大雪,会非常高兴。
大雪给庄稼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冻死害虫,护住了庄稼。
所以,大雪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之年。
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可是,罗隐却不赞同。
人人都说“瑞雪兆丰年”,要那么多丰年干什么呢?
君不见,长安城里有那么多的穷人,大雪这样的祥瑞不宜太多。
一直以来,我们都盛赞雪之美,咏唱它的洁白无瑕,渴望白雪飘飞的时节。
于高门大户来说,雪是“祥瑞”。
谢安是东晋的名士,谢家是当时的大家族,他们不愁吃穿。
在冬日里,他们可以悠闲地聚在一起,烤着火炉,赏着窗外的雪,即兴赋诗。
大雪,增添了生活的情趣,确是“祥瑞”。
可是,于有些人来说,大雪是灾难。
他是一个卖炭翁。
当长安飘起大雪时,老翁在山中砍树,烧炭。
他穿着单薄的衣衫,手上十根指头,已经被熏得漆黑。
城外下了一尺厚的雪,他推着车子,卖着炭。
他那么怕雪,怕冷,却担心炭卖不出去,只默默祈祷:天啊,雪再下大一点,天再冷一点吧,我的炭就更好卖了。
在卖炭翁身上,雪没有了诗意,只剩下刺骨的寒冷。
唐代诗人张孜有一首《雪诗》,再现了长安下雪时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雪诗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长安城里下起了大雪,城里连一个鸟雀都看不到。
城里的富贵人家,用椒泥涂着墙壁,那么香,到处都生着火炉,四周围着厚厚的围幔。
席上弹奏着美妙的乐曲,玉液琼浆斟满了杯子。
室外雪花纷飞狂舞,室内人们醉歌狂舞,直至人筋疲身倦,歌舞仍然无休无止,一滴滴香汗从佳人们的俊脸上流淌下来。
可是谁知道呢?
长安城的角落里,有一些人连饭都吃不上,手脚因受冻而裂开了口子,他们在苦苦的呻吟。
长安城的大雪,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哭,有人笑。
富人和穷人,同一个雪天,感受截然不一样。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有时候,同一个雪天,同一个人,感触也都会不一样。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体会过人生的“冰火两重天”。
在《红楼梦》第五十回,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琦来到了大观园。
恰好天降大雪,姐妹们商量着赏雪作诗,好好乐一乐。
贾宝玉生怕雪停了,觉都睡不踏实,早上醒来之后,见厚厚的大雪映着窗户,十分欣喜。
他烤肉吃,摘红梅,喝热酒,写雪诗,不亦乐乎。
彼时的他,希望雪下得再大一些再大一些。
后来,贾家败落了,贾宝玉也被下了狱,几经周折,勉强保住了性命。
又是一个雪夜。
他只能栖身在破庙里,身上围着一个破烂的毡子,又饿又冷。
门外大雪呼号,寒风一阵一阵地吹进来。
贾宝玉默默地祈祷着:雪啊,雪啊,不要再下了。
此时的贾宝玉,也许希望永远都不要再下雪了。
只有真正体会过冬日之寒冷,雪之残酷,才能明白贾宝玉的感受吧。
罗隐也体会过人生之残酷。
在诗词君的印象中,晚唐诗人罗隐是一个很倒霉的人。
他科举不顺,参加了十几次进士考试,全部落第。
当时的人笑话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十上不第”。
虽然考不上科举,可他才华高妙,但令人遗憾的是,他长得丑。
据说,宰相郑畋的女儿,非常倾慕罗隐的才华,每天在家里念罗隐的诗。
郑畋为了满足女儿追星的梦想,就将罗隐请到家里来。
没想到,郑小姐在帘子后面看了罗隐,吓得不轻,直言太丑了,从此,再也不念罗隐的诗了。
罗隐心怀大志,却一生布衣,正是因为长时间处于社会的中下层,罗隐才有机会看到更多的人间百态。
杨绛说: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因为淋过雨,所以,总想给别人撑把伞。
同样的大雪天,罗隐看到朱门歌舞,也看到长安城里衣不蔽体的可怜人。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时,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感同身受,能做到相互理解,就已实属不易了。
又一个冬天来了,又一场雪落下了,有人欢喜,有人愁。
有的人期待雪的诗意,还有人害怕雪的寒冷。也许,我们可以握住身旁人的手,或者施以简单的帮助,给他们以最赤诚的温暖。
凛冬已至,春天可期。无论经历了什么,请记得带上你的善良和感恩,去遇见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