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珍藏着世界上唯一尚存的“状元卷”。
这份试卷为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答卷。
赵秉忠,字季卿,万历元年(1573年)生于青州府益都县(今属山东青州)的官宦世家,其父赵僖曾任职礼部右侍郎。
赵秉忠十五岁补府学生,二十四岁考中举人,二十六岁获得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
考中状元之后,赵秉忠被朝廷授翰林院修撰,先后担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官职。
天启二年(1622年),赵秉忠遭黄尊素弹劾被免职,天启六年(1626年)去世,崇祯三年(1630年)被追复原职。
“状元卷”长约3.3米,宽38厘米,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考生的姓名、籍贯、年龄以及上溯三代的简历;
中间部分为试卷内容,为标准的八股文,有2460个字,赵秉忠的书法是馆阁体小楷,字迹干净工整,端庄秀气;
卷尾部分列有考官的官职、姓名。
从隋朝开始设立,到清朝被废除的科举制度,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
一千三百多年之间,共有七百多名状元,有案可查者六百二十人,这些状元的试卷大多毁于战火,留下的墨宝寥寥无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青州市博物馆馆长魏振圣得知消息——“状元卷”保存在赵秉忠的十三世孙赵焕彬的手中,魏振圣担心这份试卷一旦损毁、丢失,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他先后二十余次来到赵焕彬家中拜访,耐心做思想工作。
1983年6月,赵焕彬老人终于被感动了,从自己枕头中,小心翼翼取出“状元卷”,献给了国家。
据赵焕彬老人回忆说,这份试卷是赵家的传家之宝,经历明清两个朝代,赵家十几代人用生命呵护着“状元卷”。
当年在闯关东的时候,曾把试卷缝在衣服里边,动乱时期,他又把试卷藏在了枕头里,躲过了一次次劫难。
当天夜间,博物馆保卫科的林某某畏罪潜逃了,警方很快抓捕了其同伙朱某某、文物贩子徐某某等人,获得重要线索,最终将逃往平度的林某某抓获,追回了“状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