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杨元庆说,私有化联想吧

151冯庆艳一边是收入占比7成左右的核心业务PC震荡不安,老大宝座恐怕不保;一边是手机和数据中心业务迟迟难见成果拖累整体业绩;联想集团在转型之路上依然负重前行。五年前的2012年,联想超越惠普成为全球

151

冯庆艳

一边是收入占比7成左右的核心业务PC震荡不安,老大宝座恐怕不保;一边是手机和数据中心业务迟迟难见成果拖累整体业绩;联想集团在转型之路上依然负重前行。

五年前的2012年,联想超越惠普成为全球第一大PC制造商,充满争议,因为当年两大权威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和IDC的第三季度报告数据出现“打架”,前者显示联想首次超越惠普成为市场第一,而IDC则显示联想落后惠普。如今,两者新发布的2017第一季度报告,再一次出现数据“打架”现象。这一次PC老大宝座的争议中,IDC认为惠普实现反超,夺回市场龙头地位,而Gartner认为联想集团依旧是全球PC老大。

不管历史会否重演,但这些现象的发生表明,联想集团的转型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对于联想集团的转型来说,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某种意义上,联想集团的私有化可以作为这家公司转型的一个抓手:推动为联想集团转型提出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召集社会、员工更多的支持;更加聚焦于长期战略。

当然,最终联想集团是否需要重新出发,做出从上市公司变成私营公司的决定,需要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或者目前的核心管理团队给出坚定的决心。

频密的调整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是20多年前的联想广告词。如今这家公司成为总资产2000亿元左右、营业收入近3000亿元的庞大IT帝国。

4月14日,记者发现京东商城上正在销售一款联想S920手机,售价仅为349元一部,这并非联想新发布的手机,而是2013年首发上市的手机,售价为2199元左右。联想似乎仍在清理几年前的库存。移动业务占集团整体收入20%左右。

杨元庆在近日召开的2017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讲了一个让他痛惜的话题,电视台居然还在卖几十元的联想手机,这很影响联想集团的品牌形象。无独有偶,记者发现京东商城的S920页面下的留言,多是给老人买的,普遍要求偏低,用户对智能手机配置和系统等问题都不太在意。

联想手机在2014年达到中国手机品牌出货量第一,同年初,联想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23亿美元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但没有再现2004年收购IBM的PC业务的成功经验,反而遭受拖累致使2015年巨亏。

2015年联想集团净亏损1.28亿美元,那是自2008年亏损后的首次亏损,那之后的去年,杨元庆对整个集团进行了第八次组织架构调整,移动业务板块更是在业务、架构以及人事等方面不间断调整。

去年杨元庆表示联想手机要在中国打一场翻身仗,但数据显示,2016年联想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从2015年的1500万台降至不到500万台。与之伴随着的是,手机产品线收缩、下半年手机裁员近千人,联想移动业务的换帅及高层大换血。陈旭东掌舵时期,联想将繁杂的手机产品线简化为MOTO、乐檬、ZUK三条线,去年4月份,神奇工场正式回归联想移动,被“放养”一年的ZUK,又回归联想。从剥离到回归,联想战略飘忽不定的情况再次发生。

陈旭东称联想手机要用两三年时间去翻身,但杨元庆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去年11月,掌舵移动业务仅不到一年半时间的陈旭东去职,乔健接替,随后,未来Moto将成为联想唯一手机品牌,联想手机品牌将逐步退出市场。与此同时,主打性价比的ZUK手机品牌也无法幸免。ZUK前总裁常程现在主要负责软硬件生态系统建设。

今年2月开始,乔健陆续引入5位高管,包括拥有三星任职经历的姜震以及虞杲、朱涵、马道杰三位均有运营商经验的高管,运营商渠道或许再成为联想方面试图把握的机会。

2月16日,联想集团发布了2016/17年财政年度第三财季业绩,集团收入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双下降,收入实现121.69 亿美元、同比下降6%,而净利润0.98 亿美元、下降67%。值得关注的是,除了PC业务收入微增,移动业务和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分别下降23%和20%。这是在联想集团大手笔业务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实现的,似乎不是理想的结果。

联想集团财报背后,与裁员、高层换血等一起,还有出售房地产的短期自救措施。近日联想集团公告称,旗下全资附属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已与北京融创融科地产有限公司订立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将以约人民币16.17亿元的价格向后者出售成都联创融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9%股权。自2001年联想集团分拆以来,掌舵新联想集团的杨元庆对企业进行了不下八次组织架构的重大调整,尤其是从2012年至去年,五年时间里每年一次,如此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佐证了联想转型的迫切心态,也在业绩看似向好的表象下,实际经营压力越来越大,这也带来外界对其战略方向不清晰等质疑,副作用之一,当然也包括企业高层人士震荡。

短期诉求的羁绊

联想集团战略飘忽不定背后,有以规模第一和短期诉求的羁绊。

五年前,杨元庆与记者的对话似乎清晰在前,历经28年的竞争洗礼,联想集团登上有争议的PC第一宝座,记者问:第一有何意义?杨元庆反问:你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吗?记者回答:珠穆朗玛峰。杨元庆接着问:那第二高峰呢?记者说:不知道。杨元庆接过来说,这就是我们要成为第一的意义。

规模第一固然重要,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每一次冲刺第一,联想都采取了大手笔并购的方式,除了2004年对IBM的PC业务收购将联想带入了新的高度,成为国际化大企业外,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以及IBM X86服务器业务目前均未让联想集团得到理想的结果。

以并购作为扩展的手段,公司的市值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并购工具。在联想历次大规模并购中,股价的短期诉求,导致决策者的战略无法持衡。

一种说法是,联想需要拿股票做国际并购,必须保证公司的股价稳定,而股价稳定又必然需要业绩的稳定和增长,结果导致联想厌恶风险,业务的重心和压力也放在出货量增长,忽视了产品、研发和创新。

一旦并购后的整合不若预期,则留下诸多后遗症。体现在股票价格上,经历了一轮上涨之后,最近两年来,联想集团的股价持续下降,目前联想集团的股价处于最近几年相对较低的位置。

虽然联想集团转型路上困难重重,挑战很多,但仅5元/股左右的股价和大约560亿元的市值,难以与如今联想集团总资产2000亿元左右、营业收入近3000亿元的庞大IT帝国形象相匹配。

当然,公司价值的低位徘徊,与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价值的认知有关。近年来港股私有化案例频现与此相关。近两年来,数十家中概股公司已完成或正在筹划私有化,并且已有多家中概股公司成功回归A股。而除了中概股回归外,港股私有化回A股也时有发生。

不过,对于联想集团来说,私有化的含义不止是价值低估的问题。对于联想集团的转型而言,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私有化将使联想集团在客观条件上消解决策短期化的压力,让决策者更多地聚焦于长期发展,不再以短期财务数字为中心做出决策。从而摆脱前述联想战略摇摆、考核过于注重数字的问题。

在我们看来,退市是一个抓手,让操盘者为联想转型提出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公司私有化的重新出发,让联想更有机会在管理和激励制度上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以此引入更优秀的人才,并激励员工。

当然,最终是否决定重新出发,做出从上市公司变成私营公司的决定,需要创始人或者和核心团队坚定的决心。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涉及资源下载的,本站旨在共享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您想商用请获取官网版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投稿

夏普以近 3 亿美元的代价拿下 LCD 关键厂“堺显示器”

2023-6-2 14:28:58

投稿

荣耀X10真实体验:凭颜值就可以立足,却非要在拍照上较劲

2023-6-2 14:29:0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