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手机,最大的选择困难其实还不是处理器和通信性能方面,而是屏幕和拍照,面对这个概念、那个参数,总是让人眼花缭乱。
你要说手机性能方面,CPU、GPU、基带的型号以及几个关键参数都可以直接对比,看用的什么芯片差不多就能知道个大概性能了。或者还可以看看一些跑分对比等,都可以比较准确的了解性能,不过跑分要多看几个综合对比才好,只看个别跑分可能会有偏差。
但是屏幕和拍照功能就没这么简单了,这些领域缺少统一的标准,各厂家又都流行造词、造概念,真是让普通用户云里雾里的。但是屏幕和拍照功能却又很重要,为让大家在选购手机时能有个比较全面的参考,下面从四个方面给大家讲一讲:
- 屏幕与显示
- 镜头与拍照
- GPU、ISP
- 第三方认证与评测
一、屏幕与显示
手机屏幕是我们每个人天天面对的,屏幕的质量,既关系到我们浏览、欣赏的效果,也关系到我们眼睛的健康,而且屏幕还是影响手机价格的最重要部件之一。
目前主流手机屏幕主要有 LCD、OLED 两类,OLED 屏又分为 AMOLED、PMOLED 两种
相较于 LCD 的晶体层,OLED 的有机塑料层更薄、更轻而且更柔韧。OLED 具有功耗低、响应速度快、视角宽、能实现更高分辨率、宽温度特性、质量比较轻,能够实现软屏(可折叠)等优点。但由于 OLED 屏像素自发光的性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像素的老化程度不一致,导致整块屏幕的各个区域亮度不一样。由此也会导致屏幕显示偏色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烧屏现象。
LCD 屏的优势在于它采用的是三色标准排列,使用 LCD 屏的时候不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在同样分辨率的情况下 LCD 屏的清晰度也更高。同时,因两者的工作原理不同,LCD 屏相比 OLED 屏的使用寿命也更长。LCD 屏缺点是必须由背光灯来提供光源,因此 LCD 屏无法显示纯黑色,同时屏幕四周也可能会有漏光现象。此外,因为 LCD 采用多层结构,在响应时间上相比 OLED 屏稍长一些。
总的来说上述两种材质的屏幕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不能直接用绝对的好与坏衡量,但由于目前手机正在向全面屏、曲面屏或是柔性屏方向发展,以及屏下指纹识别功能的更多使用,OLED 应该更有前景。
就 OLED 屏来说,AMOLED 屏具有更宽的视角、更高的刷新率、更薄的尺寸、更高的亮度、更好的色彩还原效果、更加省电,且曲面屏、折叠屏、柔性屏目前只能通过 OLED 屏实现。因此目前 AMOLED 正在得到更多中高端智能手机的使用。但是 AMOLED 屏目前最大的缺点主要在其高昂的价格,使用 AMOLED 屏意味着手机价格要高很多。
屏幕刷新率
屏幕的刷新率,就是每秒钟屏幕轮换显示的画面帧数。相当长时间以来,包括电影及 CRT 显示器等刷新率基本上都是 24Hz。当然现在很多电竞显示屏刷新率可能达到 144Hz 甚至有 240Hz 的。实际上我们的眼睛到底能识别多高的刷新率还是因人而异,一般情况刷新率 15Hz 以上通常我们的大脑就识别成动画了,但是大部分人能感觉到 60Hz 左右的频闪,据说美国有个别飞行员能感觉到 250Hz 的频闪。
很明显,在一定范围内刷新率越高,画面的连续性就越高,人眼的感受效果肯定更好。但是刷新率并不只取决于显示屏幕,如果屏幕刷新率很高但是播放的视频本身每秒只有 24 帧画面,那高刷新率也没有意义。当然,对于部分游戏以及画面操作切换的过渡效果来说,刷新率高了更好。
但是高刷新率屏幕,意味着手机耗电量急剧增大。目前出现的 90Hz、120Hz 甚至更高的手机屏幕刷新率,都意味着显示效果更好和耗电量更大,以及更高的处理器(主要是 GPU)占用。除非电池容量能有很大突破,否则太高的刷新率不可能普遍流行起来。日常使用手机在 60Hz 就可以了,其实现在的 90Hz、120Hz 屏幕平时也都是自动或者需要手动设置为低刷新率的,否则耗电量手机承受不了。因此刷新率不能只追求更高,也需要有个平衡点。
屏幕分辨率
我们再来看一下分辨率。屏幕分辨率,指的是屏幕能显示的像素数有多少。屏幕上所有的点、线和面都是由一个个的像素组成。屏幕能显示的像素越多,画面当然就越精细,相同大小面积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量也越大,所以分辨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屏幕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显示屏越小则显示效果越清晰;反之,显示屏大小固定时,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像素个数、屏幕大小共同决定了屏幕的清晰度。手机较常见的规格有:
- 720p,表示是 1280*720 的分辨率,1280 是竖向的像素个数,720 则是横向的像素个数;
- 1080p,表示是 1920*1080 的分辨率,1920 是竖向像素个数,1080 则是横向的像素个数;
- 2k 屏,表示是 2560*1440 的分辨率,2560 指竖向的像素个数,1440 则是横向的像素个数。
PPI(Pixels Per Inch)就是标识像素密度的参数,所表示的是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量。因此 PPI 数值越高,即代表显示屏能够以越高的密度显示图像。当然,显示的密度越高,拟真度就越高。但是人眼的识别能力所限,PPI 过高也没有意义,一般能达到 300PPI 左右即可,现在一般的手机屏幕 PPI 都不低,一般不再作为一个特别关注的参数。
手机屏幕的综合比较还是有很多角度的,如可视角度、最低亮度时强光照射下的内容可读性、耗电性能、色温、色彩还原度、屏幕比例(4:3/16:9)是否适合个人习惯等,而不能陷入单纯的要求高 PPI。一块综合性能很高的屏幕价格也自然是很高的,所以通常只有高端手机才能配备好屏幕。所以,手机的价位通常就决定了屏幕的等级,简单的说还是\"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二、镜头与拍照
手机拍照基本原理
手机拍照(数码拍照)的原理是把景物、人物等的反射光经过手机镜头,投射到感光器件上,感光器件把光线转化为电信号,然后这些电信号按一定格式标准再转化成数字信号,最后把这些数字信息存储成图像文件就完成了。当然现在的手机拍照通常在信号转换和处理过程中会通过 AI 算法等进行一系列多镜头合成、色彩优化等,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无论是相机还是智能手机,其成像都是由很多因素来决定的,主要有:
- 镜头:组成镜头的一组镜片的锐度、对比度、色彩、畸变、色散等因素会影响到最终成像效果;
- 感光器件:感光器件的大小、像素的大小与分布(指感光器件上的像素)、发热量、感光敏锐度等都会直接影响最终成像效果,感光器件的性能是决定手机拍照的最重要硬件因素;
- 处理器与算法:这里包括测光、白平衡、色彩还原、色彩饱和度等。我们知道照片格式分为 JPG、RAW 等很多种格式。JPG 格式照片是被相机/手机系统压缩处理过的,是有一定信息损失的,但是文件体积会小很多。而 RAW 格式则是原始文件,未经后期任何处理,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拍照信息的原始效果。
照片主要参数
数字格式的图像主要有分辨率、大小和颜色 3 个基本参数:
图像分辨率:图像分辨率是指图像沿宽度和高度方向单位长度内所包含的像素数(通常以像素数/英寸为单位)。同一幅图像,分辨率越高,对图像的描述刻画就越精细,相应的需要占用的数据量就越大。分辨越低,图像就越粗糙,占用的数据量就越小。
图像大小(尺寸):图像大小指整幅图像所包含的总像素数,一般用宽度方向的像素数与高度方向的像素数的乘积表示。
手机镜头及感光器件(CMOS)规格,比如华为 mate30 系列手机 4000 万像素的徕卡镜头,小米 cc9 pro 手机的 1 亿像素镜头等。目前有一个趋势是像素数越来越大,当然像素数越多意味着照片可以保存更多信息,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照片文件体积也更大,手机对照片文件的处理和保存时间也会越长。如果处理器、存储读写速度等性能跟不上,就会出现在保存照片时的卡顿。
如 2019 年 9 月份小米发布的新一代概念手机 MIX Alpha 将搭载 1 亿像素摄像头。小米官微晒出的拍照样张分辨率高达 12032 x 9024,单个文件体积超过 40MB。小米 MIX Alpha 的相机采用三星 ISOCELL Bright HMX 传感器,这是目前市面上最高像素的手机感光器件。其像素尺寸为 0.8μm,1/1.33 英寸大小,支持像素合并、Smart-ISO 等多项技术,可大幅提升成片质量。这款概念机目前仍未上市,所以无法对其综合性能进行评估。但是同样采用 1 亿像素的小米 cc9 pro 手机,其处理器、存储性能在处理大尺寸照片时就面临严峻考验。
其实上亿级别的像素已经超过了人类的分辨范围,像素数并非越大越好,还是要和手机整体性能匹配才能有更好的体验。
图像颜色:图像颜色是指图像中所包含的颜色的多少,这与描述颜色所使用的位数(bits)有关。图像位深度越低,包含的数据量越小,显示质量就越低。图像位深度越高,包含的数据量越大,显示质量就更高。
多镜头
由于手机都很薄,无法容纳数码相机上常用的大镜头,或是多组镜片组成的变焦镜头。所以手机目前普遍采用多镜头的技术,通过多个镜头分工协同,以达到更好的拍照效果,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双摄、三摄、四摄等。无论是几摄,多镜头拍照的基本原理都一样。一个主摄像头负责取景,其余的副镜头负责变焦、增大进光量、色彩调节或细节调校等辅助成像。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多摄搭配如下。
双摄:先来看看双摄最普遍的搭配,彩色+黑白组合、广角+长焦组合二种方案。
彩色+黑白:主要目的是提升暗光下手机的成像质量,黑白镜头没有彩色滤镜,所以通光性能更强,进光量更大。当遇到夜景或光线不好的场景时,黑白镜头可以帮助彩色镜头提高进光量,从而提高照片清晰度。如单独用黑白镜头拍黑白照片,可有更好的图像质感。
广角+长焦:这个组合主摄像头负责成像,副摄负责景深测量,或者单独使用广角镜头进行近距离拍摄,以获得更好的宽视角。
三摄:如华为 P20 Pro 的三颗摄像头分别是彩色镜头(主)+黑白镜头+长焦镜头,长焦的加入能让景深和虚化的效果更好。
四摄:如三星 Galaxy A9s 的超广角镜头+变焦镜头+主摄镜头+景深镜头。这四个镜头的分工协同,可达到更好的综合拍照性能。
光学变焦与潜望式镜头
光学变焦是实现远景拍摄的主要方法,数码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数码相机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通过镜头、物体和焦点三方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当成像面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时候,视角和焦距就会发生变化,更远的景物变得更清晰。我们经常看到的长达几十厘米以上的超长观鸟镜头,可以清晰拍到数百米之外的鸟儿。
但是手机厚度根本就不可能容得下这么大的变焦镜头,于是部分高端手机(部分超薄卡片数码相机也有采用)上就出现了潜望式镜头。原理是镜头前配一个 45 度角的棱镜,光线进入后先经过折射改变方向 90 度,再射入镜头,相机的镜头组横放在手机里,这样就有了一定长度的容纳空间,使镜头组不再受限于手机厚度。
潜望式镜头的优点就是可以容得下一组长焦变焦镜头,但缺点也很明显,其镜头直径还是受限于手机厚度而很小,所以进入镜头的光线也少;而且潜望式镜头占用手机内部空间较大,增加了手机内部的布局设计难度。尽管也有缺点,但是毕竟潜望式镜头可以实现 5 倍甚至更高的光学变焦能力,还是有发展前景的。据传三月份前后即将发布的华为 P40 pro 可是支持到 10 倍光学变焦,这还是很强的。
专用电影镜头
华为 Mate30 Pro 采用了一颗专用的电影镜头,这是一颗等效焦距 18mm 的广角镜头,采用 1/1.54 英寸的超大 CMOS 来提升画质。这款手机能拍摄 7680fps 的超级慢动作很显然是离不开这颗电影镜头的,镜头 CMOS 应该自带缓存,能够拍摄 4K HDR 视频,具有超高动态范围,具有视频感光度 ISO51200,有突出的夜间低光摄像能力。
可见,为了提升视频拍摄能力,采用单独的电影镜头是一个方法。
防抖
因为手机很轻薄,拿在手上不稳定,所以手机的防抖性能还是很重要的。手机镜头的防抖技术主要有二种:电子防抖 EIS(现在也叫智能防抖 AIS)、光学防抖 OIS。
电子防抖,纯粹软件方式实现,需要 DSP 处理负荷,针对感光器件上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补偿,并不能实质上提升图像质量,对于整体画质还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光学防抖需要专门的硬件支持,镜头驱动马达、OIS 控制芯片等,通过镜头的浮动透镜来纠正\"光轴偏移\"。其原理是通过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移动后,将信号传至处理器,处理器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计算出需要补偿的位移量,指挥矫正补偿,可以有效地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这种防抖技术对镜头设计制造要求高,而且成本也高。光学防抖功能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一般情况下,手持拍摄不会产生模糊现象。特别是大变焦的镜头,效果就更为明显。
对比一下,光学防抖的效果更好,图片质量可以实质上提升,全幅图片像素都是有效像素点。缺点就是成本高,且需要一定空间(元器件占用)。中高端机型上光学防抖已经很流行。电子防抖成本低,效果差,但是大多数手机都可以用。
CMOS 感光器件
感光元件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不管是像素数、色彩,还是 ISO 感光度,最关键还是取决于感光元件。我们常听到的底大一级压死人,这个底说的就是感光器件。
感光元件是利用光电器件的光电转换原理,将感光面上的光像转换为与光像对应的电信号。现在手机最常用的感光器件就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三、GPU、ISP
尽管屏幕和镜头分别作为显示和拍照功能的硬件都很重要,但是现在手机的显示和拍照功能不能只靠堆硬件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还是来自于 GPU、ISP 优化。
GPU
不用说,专门用来处理显示的 GPU 性能,也直接决定着显示的效果。特别是高清视频、游戏等,都需要一个强大的 GPU 来支撑。
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 图像信号处理
专业的部件,做专业的事。现在的手机普遍配备了多个镜头,并需要更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提高画质。所以很多移动芯片专门配备了 ISP 功能单元。主要在硬件级用来对前端图像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高效处理。
四、第三方评测
对于这些认证、评测,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全信之。不能只认这些评测,可以参考。比如有德国莱茵 TV 的眼部舒适度认证,这个手机屏幕就是符合其认证标准的,就多了一个加分项。又如在同一个评测下的分数,还是可以直接对比的,像 DXOMARK 榜单,完全可以作为拍照性能的一个参考项。
更多认证、评测信息可参考:一文了解手机的各种第三方认证和评测
或加入我的圈子,了解更多智能手机资讯,方便参与更多交流。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