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发烧,最急的是父母。
这时候,很多父母最拿不准的是这4个问题:
问题一:什么时候可以吃退烧药?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发烧。
当孩子感染细菌、病毒等时,为了对抗炎症,孩子体温会升高。这样有助于体内白细胞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活性增强,从而增强免疫能力,同时也能让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变缓。
因此,发烧其实是一种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所以,给孩子吃退烧药,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缓解孩子因发烧导致的不适症状。
我国2016年的指南推荐使用退烧药的标准是,2月龄以上的宝宝,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就可以使用退烧药。记住,是满足任何一条。
这也就是说,不能仅仅以孩子的体温作为吃不吃退烧药的标准。有时候,孩子的体温可能没到这个标准温度,但是孩子已经出现了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哭闹不安这样的情况,就应该吃退烧药来缓解症状。让孩子更舒适。
问题二:先吃退烧药还是先去医院,吃了药会影响医生判断吗?
如果孩子月龄在3个月以内,出现发热应该立即送往医院,不能擅自用药。
如果孩子月龄超过3个月,体温升高而且精神萎靡,可以在去医院前服用退烧药,不一定要等到医生看完后再吃药。
体温只是医生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更重要的是看检查结果,比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流感病毒三联检等。
目前,各国指南推荐使用的儿童及青少年退热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如果宝宝有肠胃不适的情况,可以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对胃肠道的刺激更小。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退烧药时要遵照说明书或者医生的叮嘱,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不要擅自减少或者增加。
孩子吃了退烧药,感觉舒服了,更能配合医生的检查,从而保证医生尽快发现病因,对症处理。
问题三:退热贴可以用吗?
发现孩子发烧,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贴上退热贴,但其实用处真的不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退热贴的原理。
退热贴的核心部分是挥发性液体凝胶层,把退热贴贴在皮肤上,可以通过挥发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从而让局部皮肤的温度降低。然而,人体内的温度是靠大脑中枢控制,并通过血液的流动达到平衡的。局部少量的皮肤散热,对孩子的体温调节起不到什么大作用。
其次,国内外权威指南从来没有承认过退热贴。
在国外,无论是美国儿科学会 、加拿大儿科医生协会、还是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关于儿童发烧的应对方法中,都没有提到过退热贴。
在国内,已发布的儿童发热指南——《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2016)里,也不曾提及使用退热贴处理孩子发热问题。
最后,退热贴可能导致过敏。有些退热贴中会添加冰片、薄荷、桉叶油之类的成分。对这些添加成分过敏的宝宝使用退热贴,容易导致皮肤起疹、红肿等。不仅不能退烧,还要多忍受过敏的痛苦。
因此,退热贴对退烧用处不大,还可能导致过敏,不建议使用。
问题四:孩子发烧时如何居家护理?
孩子发烧期间,居家护理可以从降温和补水两方面着手。
物理降温,推荐降低室温,减少衣服,不推荐冰袋和退热贴,出汗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或者换衣服。当发烧处在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时,使用物理降温可能会让宝宝舒服一些。
同时,要鼓励6个月以上的孩子多喝一些液体(比如水);6个月内的宝宝可以增加喂奶的频次来预防脱水。
如果因为传染性疾病而发热,要注意远离别的宝宝或其他易感人群。
总结一下,发现孩子发烧,家长先不要慌张,除了测体温,还要做好这些事:
第一,观察孩子是否精神萎靡,脸色是否暗沉发紫等,如出现以上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第二,如果孩子高热烦闷且月龄超过3个月,可考虑在就医前按说明书剂量服用退烧药。
第三,居家护理时注意让孩子多喝水,可以开空调、穿薄衣服,身体汗湿及时擦干换衣服,不建议使用退热贴、冰敷等,原则是让孩子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