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没有多久,东西方两大阵营就分道扬镳了,进而又开始了剑拔弩张。当时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就曾在众议院宣称:“要在布尔什维克主义周围装上铁幕”。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之后的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宣布了冷战正式开始。
为了围堵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并于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允许其重新武装。
面对西方的咄咄逼人,苏联政府曾照会23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不要批准《巴黎协定》,并建议召开欧洲集体安全会议,并缔结《欧洲集体安全条约》,但遭到西方国家的拒绝。同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苏联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在莫斯科举行欧洲国家保障欧洲和平和安全会议,会议通过宣言声称:如西方国家批准《巴黎协定》,苏联和东欧国家将在组织武装力量和联合司令部方面采取共同措施,这预示着东西方阵营武力对抗的时代即将开始。
在1955年3月,八国缔结了集体友好互助条约、并且就组建联合武装力量及其统帅部等问题进行了协商,各方很快就取得一致意见。随着5月5日,《巴黎协定》的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就是成型,美军为首的北约军队在质量上全面压倒苏东集团。为了对抗西方的军事压力,5月14日,苏、东德、波、阿、捷、匈、罗、保八国在华沙签署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
《华沙条约》的有效期为二十年(到期可顺延十年)。该条约由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起草,同年6月4日,根据《华沙条约》第六条规定,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组织,这一军事、政治同盟正式成立之后,将总部设在了莫斯科,俄语、德语、波兰语、捷克语为官方用语。在华约组织中,除了苏联之外,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实力相对比较强,在苏联为中心的军事和重工业体系中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捷制L-29/39中高教练机是华约空军教练机群的绝对主力,而波兰主导生产了苏联米-2系列直升机。
在高峰期,华约组织部署在欧洲的总兵力约为360万人,其中指挥机关人员约3万人,陆军及所属航空兵约182.万人,防空部队约55万人,空军约42万人,海军约34万人,军校及辅助人员约25万人,后卫及民防部队约18万人。在20世纪70年代,在华约武装部队之外,苏军又把波、匈、捷、保、民主德国的一部分军队组合起来,建立了包括海军和空军的“一体化部队”,由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直接指挥,也就是传说中快速反应部队或者战备值班部队。
总的来说,华约建立之后,有效的抵抗住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约组织的军事压力,并且达到了一种战略平衡,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战后欧洲在冷战条件下的“和平”。双方实力相当,一旦开战就是同归于尽,这种情况下,巴顿那种动不动就叫嚣和苏联开战的战争狂就不会有市场了。
不过由于大国沙文主义的影响,在华约框架下,苏联解决内部矛盾的时候过于依赖武力和大国霸权,缺乏有效的磋商和协调机制,这导致华约内部一直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比如,1968年8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华约组织的武装力量在苏联的带领下大规模武装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对于自己的盟友,这显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所以,招致了华约内外的普遍抗议。
后来,由于意识形态的争议,苏联与阿尔巴尼亚交恶,这导致阿尔巴尼亚于1968年9月13日宣布退出华沙条约组织。造成这种问题的最大原因就是苏联没有很好的处理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问题,同样的冲突也发生在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上。这就决定了华约组织有着天生动缺陷,老大和小弟吵吵嘴没问题,可是动不动就翻脸和全武行就有害于内部团结了,战斗民族就是这么任性,但是,要当老大就要有些涵养了。
当历史的年轮到了1990s年代,先是两德合并之后,民主德国退出华沙条约组织。接着说在1991年2月25日,在布达佩斯召开的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非常会议决定从1991年4月1日起终止在华沙条约范围内所签订的军事协定的效力,废除华沙条约的军事机构。同年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在布拉格举行会议,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至此,持续了40多年的冷战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