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走过童年,进入到学校,开始为知道各种知识或故事而兴奋。等到进入社会,又开始发现学校所学的知识似乎与实际很难接轨。然后我们又耐着性子磨炼新的工作技能。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却越来越发现,读书时候是最为幸福的时候。不仅仅是读书时候的生活状态
当我们走过童年,进入到学校,开始为知道各种知识或故事而兴奋。等到进入社会,又开始发现学校所学的知识似乎与实际很难接轨。然后我们又耐着性子磨炼新的工作技能。
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却越来越发现,读书时候是最为幸福的时候。不仅仅是读书时候的生活状态以及被家里人爱着,我想其中还有一点,便是有知识的陪伴。
人有原始的欲望:食欲,性欲以及求知的欲望。我们当时读到爱迪生的故事觉得神奇,爱迪生是一个科学家,为了改良灯泡,试验过6000多种材料。当他6000多种材料失败了,有个人告诉他,您真不走运,6000多种材料都失败了。可是爱迪生却达到,我已经成功验证了6000多种材料都不适合做灯泡的灯丝。
以前觉得,爱迪生最成功的就是面对多次失败不放弃。时间过去快20年,现在对这个故事有了新的解法。
这个新的解法就是,比爱迪生不放弃更重要的启示,其实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如果爱迪生想的是,已经失败了6000多次的话,那么爱迪生是肯定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功改良灯丝的成就的。他在前面失败100次的时候,就已经郁闷而死了。
那么是什么让爱迪生可以坦然面对6000多次失败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人能面对6000多次失败,而心态不崩溃的。而爱迪生之所以,失败6000多次,这个失败是别人的评价。而在爱迪生的心理,6000多次,其实是成功。就像有的人喜欢吃酸味或吃苦味,其实这种酸味和苦味,在他吃起来,并不是那么酸或苦,可能这个味道比较适应他,可能他吃了正好有回甘,或者有更好的感觉。所以,一件事情,是成还是败,是好还是坏,要看自己的标准。
时隔20多年,在《幸福的陷阱》这本书上。才发现这样一个道理,爱迪生在抵达6000次失败,而后到达成功之路。如果爱迪生把注意力放在最终的结果上,他肯定无聊死了。就好比,我们要远行千里到达某地,如果不顾眼前和路旁的风景,整个过程就会变得非常难受。如果一心只想到达远方,未免要错过千里之多的好风光。可见爱迪生,不仅追求最后的成功改良灯丝,他也是接受和享受,每一次的试验,在他看来,每一次失败的试验和成功的试验其实一样,都是一次试验而已,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而这样的只会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现代人为了车子为了房子,过得焦躁的行,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或者精神压力。而实际上,他们是忽视了,买车买房的原始目的,其实是为了幸福,为了个更轻松的。因此,即使我们决定了买车买房,也应该在还款和还贷的过程中,找到一种平衡,让自己享受实现目标的过程。
要说这样一句话,找到这种平衡很难。就像每天一定要坚持跑步一样,要每天坚持,的确很难。但是, 要是真的实现了,我们会知道,其实也能做到,每天跑步真的能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好处。面对生活的压力,大概都是如此吧。
希望,您还记得爱迪生的故事吗?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