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小学时期背的滚瓜烂熟,当时只知道大意是:横眉冷漠的面对敌人,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做牛做马。但对“千夫指”究竟是何出处、如何理解?却不求甚解。《自嘲》这首诗是鲁迅1932年10月12日,在聚丰园参加应郁达夫、王映霞的宴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小学时期背的滚瓜烂熟,当时只知道大意是:横眉冷漠的面对敌人,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做牛做马。但对“千夫指”究竟是何出处、如何理解?却不求甚解。
《自嘲》这首诗是鲁迅1932年10月12日,在聚丰园参加应郁达夫、王映霞的宴请后所作。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诗中的“千夫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作为名词,千夫之指,即敌人的指责。(2)作为代词,千夫所指,像董贤一样的“千夫指”。
那么,在这里按哪一种理解更为合适呢?
首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是对仗的,“千夫指”与“孺子牛”相对应,都引用典故,两者均作为一个整体的代词来理解更为合适。我们来看看“千夫指”的典故如何。
“千夫指”语出班固《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西汉末年,御史董恭之子董贤长的很是俊美,哀帝(据说是个同性恋)一次在宫中见到董贤,被他的容貌吸引,拜他为黄门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后来升为大司马,并纳他的妹妹进宫做了昭仪。
这个哀帝喜欢董贤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一次哀帝醒来,发现董贤还没有醒,为了不打扰他继续睡觉,哀帝将自己的衣袖割断,这就是“断袖之癖”的由来。
后来,哀帝想封董贤为侯。丞相王嘉站出来反对,认为“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说董贤“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意思是如果封他为侯,必然为千万人指责,他也得不到什么好的下场。王嘉这一行为触怒了哀帝。哀帝派使者逼王嘉服毒自杀,王嘉严词拒绝,在狱中绝食身亡。哀帝治死王嘉后,董贤操纵朝政,所有奏章都要通过他才能给哀帝,连新任的丞相对他也惧怕三分。但是,这种状况继续了一年多时间。公元前1年,哀帝病死,董贤失去靠山,王太后罢了他的官。被罢官的当天,董贤就和他的妻子恐惧自杀。
其次,如果将“千夫指”理解为千夫之指,那么诗中“千夫”则是敌人的意思,与典故中意思(千夫为大众)相悖。
再次,诗的题目为《自嘲》,诗中说自己运气不好,没翻身就碰头,破帽遮颜,漏船载酒,以及后面的躲进小楼,不管外面情况。因此,从诗的全文来看,“千夫指”是指暂时得势的敌人,意思也就是说:“我看不起这些暂时得势的敌人,他们终将无病而终的,我更愿意当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
因此,诗中的“千夫指”按“千夫所指”理解更为合适,将“千夫指”整体看作一个代词,指高高在上、趋炎附势、人民所憎恶的反动统治者(敌人),并意指他们也将无疾而终。
其实,诗本来就是内含多意和深意地,让读者深思回味。在这里,名词“千夫之指”或是代词“千夫所指”,你觉得哪一种理解更为合适呢?
但不管怎么理解,深意都是冷对敌人,服务人民的意思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