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的武将队伍中,有些人认为有八大名将。他们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沐英、冯胜、傅友德、廖永忠、蓝玉。当然,每个人的排名都有自己的,八大名将争论没有意义。那么,在朱元璋心里,哪些人属于功臣呢?
(1)朱元璋再次平定功臣:1370年的第一批建国功臣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1370年11月29日)朱元璋大封功臣,那一日在奉天殿内,太子朱标率领众位王子侍奉在朱元璋左右。左丞相李善长率文官在左,右丞相徐达率武官居右。朱元璋定了6公、28侯。6公分别是:
宣国公李善长进封韩国公、参军国事、食禄四千石;
信国公徐达授进封魏国公、参军国事、食禄五千石;
忠武王常遇春之子茂,封郑国公,食禄三千石;
李文忠授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冯胜封宋国公、同参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邓愈封卫国公、同参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28侯分别是:
01-09:汤和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唐胜宗延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陆仲亨吉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周德兴江夏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华云龙淮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顾时济宁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耿炳文长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陈德授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郭子兴巩昌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10-18:王志六安侯食禄九百石;郑遇春荣阳侯食禄九百石;费聚平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吴良江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吴祯靖海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赵庸南雄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廖永忠德庆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俞通源南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华高广德侯食禄六百石;
19-28:杨璟营阳侯食禄一千五百石;武义公康茂才之子康铎蕲春侯食禄一千五百石;朱亮祖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傅友德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胡羙豫章侯食禄一千五百石;韩政东平侯食禄一千五百石;黄彬宜春侯食禄九百石;曹良臣宣宁侯食禄九百石;梅思祖汝南侯食禄九百石;陆聚河南侯食禄九百石。
(2)第一批功臣加封名的派系分析:三宗简说
“淮西二十四将”中活到建国封功时是22人,其中14人进入第一批封赏之列。徐达是公爵;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兴、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等13人为侯爵。
24将中,只有胡海、张龙、张赫、周铨(不详)、李新材(不详)、陈桓、谢成、郭英八人没有进入第一批公侯录。
“七祥”则全部为侯爵,而且除了杨璟外另外六人的名次正好是倒数第一到第六的位置。
与上文相比新进入公侯录的人为:李善长、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王志、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等13人。其间,李善长不用说,文臣之首。常茂是替代父亲常遇春。
其实,在第一批功臣名录中存在三大宗——朱元璋亲信、归顺派(同是韩山童、刘福通派系的红巾军)和投降派(曾经的敌人)三大宗。朱元璋对于三大宗的态度完全不同。
朱元璋的亲信很明显就是以淮西二十四将为首,因此,34位公侯中有14人是公侯。但要注意,淮西二十四将是核心的核心,在这个核心之外还有一个以地域、个人关系、跟随自己长短、个人战功为基础的评价体系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可以分为渡江前、建国前两个分体系。
毕竟,“淮西二十四将”是从朱元璋第一批老乡群中挑选出来的24人。
随着队伍的规模、敌人能力的变化,他们的能力是否适应情势变化是要有所更替的。有的人适合于去领兵打仗,有的人则只合适去作为“监军”去监视非亲信者。
杨璟死后“靖难之变”复出!朱元璋活着朱棣姚广孝就有造反之心?
德国和日本军事素质虽高,但都是战略短视之国
汉武帝对匈奴作战虽然伟大,但给后世一大教训:做事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