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的是,很多时候这个问题居然有唯一解——像小船。
这一刻,想象力被杀死了一次。
是不是常有这种想象力枯竭的感觉?再刻意地去想其他的答案也不是不行,但就是没有那种灵光一闪的可能性了。尤其是在作品集创作这样一个高强度的、持续性的输出过程中,比起学习新知识来说,更让同学们焦虑的往往不是不会做,而是做什么、想什么都没新意,更严重一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并不适合学习艺术设计……
作品集创作过程中出现想象力匮乏的困扰,问题究竟出在哪,又能通过什么方式去解决?这个就是今天这篇文章要探讨的问题:
如果大家看过海外学长学姐们的留学体验,可能就会知道国外很多名校都是不喜欢学生以“学生”的身份去学习的,他们希望大家能够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深入的探索能力、个性化的自我性格塑立。换句话说,他们更希望你以设计师的身份去思考、创作。
RCA课件 Design methods:Theory of Change
其实现在很多同学的问题都来源于所谓的“思维定式”,说白了就是习惯,比如在很多大学里的艺术设计课程里习惯了这周老师拟定主题,下周交设计图或方案,如果要交草图或过程再看着回过头去补两张。
又比如习惯了短则一年长则十五六年的线条、明暗、色彩练习,拿到一个作品第一反应是好看,接触一个新的表现形式第一反应是没学过我不会,可能会做得很丑。
跟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如出一辙,因为大家都说像小船,因为十几年里都像小船。
汉艺学员M同学的创意手绘作品,获RCA、金斯密斯、爱丁堡 珠宝设计offer
做作品集最重要的是表达,追求技巧上的熟练和美感确实很重要,但是这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它不应该成为限制学生思考的一道枷锁。从现在起不要从学生的视角去看问题和做东西,不论是绘画还是拼贴,建模还是编程,去想自己要表达什么、想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去呈现比较合适、大胆的使用任何材质进行创作,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象力的培养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即时见效的,要日积月累,要潜移默化。毕竟要求一个乖乖了18年的同学突然变得非常抓马、直接去无中生有创作一些极端夸张的视觉创意其实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
所以一定要多看好的东西,无法迈出第一步就从模仿相近的、优秀的作品是怎么做的开始。
汉艺学员Z同学去三里屯做的一个行为艺术,获LCF、金斯顿、格拉斯哥 女装设计MA offer
另外,同学们需要明白,模仿并非抄袭,模仿的意义在于总结提炼,在了解了其他人的创作方法之后,同学们就能够将其演变成自己的方式运用在创作中。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创意和想象力来说是最为方便和直接的方法。
想象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其基础来自于丰富的知识和多样化的实践经验积累。不仅是别人创作的优秀作品,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都可以是积累的来源。欣赏艺术和阅读文学作品要求人们必须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运用想象的过程中,自然也就发挥了想象力。
《教授与疯子》
在跟学生讨论接下来的主题方向时,很多同学会把想不出可创作的主题和点归咎于自己的生活过于无聊,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自己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
其实很多时候都只是大家把这件事想得太严肃、太重大了。不是只有那种天崩地裂、让人有社会性的哲学感悟的事件才能用于创作的,放松点,朋友们,我不相信你在家里什么都不做。
你可能也躺着刷b站?Z同学就以弹幕特色为灵感创作了作品集项目,上了皇艺:
Z同学,获RCA视觉传达offer
你可能也会跟朋友在一起互相玩一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Z同学就以扒裤子等恶作剧为灵感,结合自己腿毛稀疏的“特点”,做了一个服装项目,申上了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
汉艺学员Z同学 获AP服装设计offer BA
如果从艺术家/设计师视角看世界,你就会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用来创作的。任何灵感都可以发散,并最终变成你的设计主题,而这之中需要你做的就是不断地对自己询问为什么,然后去寻找答案。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虽然只是简单的八个字,但这一过程中会涉及到非常多的思考与行为,而思考与行为就是锻炼同学们想象力的过程。
其实提起想象力,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大家都觉得小孩子往往才是最敢想,最会想的,这说明其实大家都知道,想象力是我们都有过的。现在要做的,只不过是将一些“框框”“范围”扔掉,回归最本质的问题,重新学会如何艺术、如何设计、如何思考、如何逻辑、如何追求自我、如何解决问题。
我们从来不是在“教你怎么做作品集”,而是希望你明白“如何做设计”。作品集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同学们未来留学学习过程的一个缩影,这阶段只是一个起点。当然我们反过来说,起点亦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至少是一个未来的方向,大家需要在这个阶段开始培养和提升自己——总不能弯弯的月亮一直像小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