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和大家聊民国纸币的内容。
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期间,除了中央政府的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以外,经财政部授权,其它一些商业银行及地方银行也可以发行货币,币制很乱。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四大银行也就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其它银行不允许再发行货币,相对来说统一了国家的货币,是个金融大事件。
(网络图片)
1935年是一个分水岭,这以后,地方银行很少再发行纸币,而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就是法定货币,简称法币。
这四大银行中,中央银行是老大,其它银行发行的纸币只有一种称谓,比如中国银行,它发行的纸币上面,标注的只有“中国银行”这样的字样,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也一样。
老大中央银行就不一样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行地域,分为法币、关金券、东北九省流通券、金圆券、银元券这五大类。
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刚开始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还行,但是通货膨胀,中央银行法币的口碑不好了,于是发行中央银行关金券,1关金券相当于20法币,它俩同时在市面上流通。
(网络图片)
1945年抗战结束,因为东北地区的特殊性,国民政府在东北地区发行了中央银行东北九省流通券。
(网络图片)
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经济衰败,通货膨胀非常厉害,这时候中央银行在市面上流通的法币、关金券、东北九省流通券,都和废纸一样了。于是这三种纸币作废,1948年改发金圆券,1金圆券相当于300万法币。
(网络图片)
才过了一年,金圆券贬值速度更快,钱不值钱,也就是当年所说的扛着一麻袋钱买几斤米,上午刚发的工资,下午就贬值一半,当年就是这样的情况。
于是,1949年金圆券作废,改发银元券,在广州地区,1银元券可以兑换5亿金圆券,真是可怕。
(网络图片)
前面几期我和大家讲了中央银行的法币、关金券、东北九省流通券,接下来就和大家讲讲金圆券和银元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