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创业,我们有很多想知道的:
机会在哪里?
如何做品牌?
怎么做创新?
6月3日-6日在谷仓举办的美食创想会,里面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所有导师的详细解答,每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
01 |做好品牌塑造,占领用户心智
定义产品,品牌至上。要做一个好的品牌,首先要回答品牌终极的三个问题:
你是做什么的?
有什么不同?
你怎么看?
对应品牌经营的三个重点:品类、定位、可信度。
品类是消费者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的方式,定义的核心是坚持用户视角。因为消费者通常会想到产品,并用品牌来表达。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消费者在餐厅选择王老吉时,实际上是先选择凉茶品类,再选择王老吉。
品牌只是该类别的冰山一角。一个品类的潜力决定了一个品牌的发展空间;一个品类的基因决定了它是好企业还是坏企业。
品牌的成功在于进入心智,成为品类的代表,成为用户有需求时的首选,从而完成“心智拦截”和“心智预售”。
未来分工只会越来越细,这会带来很多品类差异化和创新的机会,这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是建立新品牌的路径。
回答完“What are you?”的问题,核心是回答“Whats difference?”,即建立差异化品牌。
从三个角度思考:
洞察人性——用户研究
外部竞争环境——客观机会
内部资源禀赋——主观能力
至于如何实现 说到“实现品牌差异化”,这里有很多方法论,比如:做差异化很简单,最终的方法,恰恰相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百事可乐的定位,它选择可口可乐的对立面。可口可乐以可口可乐的发明者为中心,以经典为中心,但另一个意义是“古老”。百事选择的反面是“年轻”。基于这样的定位,百事可乐俘获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心。
关于如何获得品牌信任证书的方法也有很多:
历史悠久,行业先锋
正宗产地
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高
母品牌或投资机构背书
权威认证及获奖证书
与权威合作
心智占有率决定市场占有率,解决“品牌三问”是食品创业的第一步。
——谷仓食品专项孵化器董事长、三谷资本创始人曾凡华
02 |以外部视角看食品,定义差异化产品
对于食品创业来说,方向的选择很重要,即:如何做市场细分。
核心是选择:“做对了,就赢了”的细分市场。
看市场不是一个单一的维度,而是要综合考虑:规模、趋势、竞争对手、竞品、价格分布等。在这方面,小熊电器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这家公司成立于2006年,目前年销售额超过32亿,正在筹备IPO。
他们的核心是选择“大市场小场景”。
什么是大市场?我们会发现,38.54%的人每天都能坚持吃早餐,57.29%的人在外面吃早餐的比例达到了57.29%,但专家的建议是,早餐最好安排在6:30-8:30之间,与15-20分钟在家吃完,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什么是小场景?他们在红海中寻找蓝海,切入竞争相对较弱的细分品类,研发出明星产品多功能早餐机。这样一来,年轻的都市白领就可以快速做出美味又漂亮的早餐。
同时,它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渠道。借助天猫的流量红利,实现了连续7年的煮蛋器、多在冰箱和酸奶机三个细分品类中排名第一。
他们真的做到了教科书版的市场细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方向选定后,下一步就是准确定义产品。
就是围绕特定用户打造产品,做出特定用户可以感知的差异化。
这里的误区是:不能一味追求差异化,不要为了差异化而试图不同。食物也是如此。比如做饭,很容易流失顾客。是用户在心里说:“这个味道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所以我们必须向特定的客户传递一种确定性,这样才能做到“表里如一”。
在做食品差异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确定性到点创新,从点创新到原始创新差异化来创造差异化体验,以满足感性需求。
—陆昊轩谷仓孵化事业部总监
03 |食品需要差异化定义,也需要创新
从食品研发存在的问题来看,食品创新存在三个机遇:
风味和口味创新
剂型创新
功能创新
在风味和口味创新上,坚持天然风味,还原食材鲜香的自然特性,采用优质食材和优良的保鲜工艺。适用于初级农产品加工企业。
同时,还能提升高级味觉。比如,老字号蔡林记就做出了自己的创新。他们在保留原味的基础上,加入了高价值的元素。
或者你可以使用新的配料来改善口味。
在剂型创新方面,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型产品剂型;我们还可以通过剂型和包装材料优化产品成本;
在功能创新方面,可以改进原材料的加工工艺;我们可以添加功能性原料等。
食品创新机会很多,但只要通过以上几个角度,就足以找到好的创新点入口点。
— 赵春晖谷仓创新创业孵化器产品合伙人
04 |好的食物需要好的设计和好的包装
测试食品是否是一个好的设计:
定位:是否击中目标人群
审美力:是否是某个审美维度的制高点
自传播力:用户购买后是否愿意发帖
设计不同于艺术,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需要用设计方法论和视觉规律去捕捉用户。比如我们选择扁平化处理、亲切的插画、IP风格的插画等,用户会觉得亲切廉价。
当我们选择抽象的图形插图、极其精美的插图、衬线字体、紫铜黄铜等特殊材质、金属色等时,会让用户产生距离感,并产生很高的价格感。
在审美方面,我们需要明确:我们不能想要产品中的一切,我们需要在审美维度上占据制高点。
自传播方面,核心是理解“沉默的螺旋”理论,把握核心种子用户和KOL,做营销式设计,激发自传播链条,激发大家发图,做更多话题营销,多做体验式消费。
—朱建臣光子视觉设计总监
05 |选择正确的渠道并销售最好的产品
产品定义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根据渠道反向定义产品,其核心是了解渠道平台的选品逻辑。
在渠道选择上,要了解自己的产品适合哪些渠道,比如线上容器电商,比如淘宝、天猫、天天优鲜等,社交电商,比如云集、拼多多等;便利店、超市或KA等分销渠道;终端渠道依赖连锁店或自营店等。
在人群的选择上,我们需要了解两点:
人群属性
消费习惯
在产品分类上,我们要明确我们的产品组合,区分常规产品和网红产品的组合;流量产品与毛利产品的结合;应季产品与全季产品的结合;促销产品和非促销产品等的组合。
通过渠道选择中的两种采购模式,明确自己的产品定义和渠道组合策略。
—丁锐三盛创投
06 |看用户变化,把握用户增长
在用户层面,存在三种趋势:
认知兴趣和专业化
代际差异正在加剧
互联网原住民占据消费高地
当我们研究商业的底层逻辑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用户,因为所有盈利模式的创新都离不开对消费者购买需求和路径的更深入洞察。
作为一个企业,年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在渠道的选择上更要慎重考虑,既要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又要跟上时代创新者的步伐。
说到渠道创新者,就不得不说说社交电商。单从流量获取的角度来看,社交电商更先进。我们可以将其比作“共享发起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背书问题。
购买前,用户触达率比较低,但在单纯的竞争环境下,KOL会让认知、考虑、倾向三个环节的过渡顺畅高效,从而提高下单率。 KOL虽然参与分红,但其销售功能也是实实在在的。